通过查体评估围产期心肌病不可靠(全球病例分析)
6个月时,患者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46%,尽管较基线水平(31%)升高,但仍有23%的患者持续存在严重左室功能不全,仅46%的患者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即左室射血分数恢复至50%以上,其中亚太地区患者的心功能恢复率最高(62%),中东地区恢复率最低(25%)。
10%的患者会再次住院,其中53%因心衰再次住院。7%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3%的患者中风。
76%的患者胸片显示有肺充血现象;46%的患者心脏听诊有第三心音。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组织开展的EORP全球性登记注册项目结果显示,全球不同地区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局存在较大差异。
16%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
来源:Clinical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and 6-month outcomes in women with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an ESC EORP registry. Eur Heart J, 25 August 2020
在围产期心肌病患者活产的新生儿中,5%死亡,其中中东地区新生儿死亡率最高(9%),欧洲最低(2%)。
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疾病。据估计,每万名活产婴儿的母亲中,有1~100人发生围产期心肌病。
在出现心衰症状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中,2/3发生在产后,其中产后1个月内最多见(44%),1/3在产前出现症状,另有14%和8%的患者分别在产后2~3个月和≥4个月出现症状。
该研究中15%的患者接受溴隐亭治疗,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非洲患者中溴隐亭治疗率最高(26%),中东地区治疗率最低(4%),欧洲和亚太地区治疗率分别为15%和8%。
确诊时2/3的患者有严重心衰症状,2/3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5%(平均为31%)。在确诊时症状较轻的患者中,1/4存在严重左室功能不全。
该项目于2012~2018年从欧洲、非洲、亚太地区、中东地区的49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共注册登记了739名围产期心肌病的女士,其中33%来自欧洲,29%来自非洲、亚太和中东地区分别占15%和22%。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岁,高血压和先兆子痫合并率分别为39%和25%。
2018年欧洲妊娠期心血管病诊治指南建议,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可考虑应用溴隐亭治疗(ⅡB类)。
随访6个月时,总死亡率为6%,其中欧洲患者最低(4%),中东地区最高(10%)。大约一半的患者在确诊后30天内死亡。绝大多数患者死于心衰(42%)或猝死(30%)。
各地区患者抗心衰药物的应用率较高,随访6个月时,85%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81%应用β受体阻滞剂,74%应用利尿剂。
研究者表示,目前不清楚是否所有的孕妇都需要应用抗凝药物。哺乳期应用华法林和肝素是相对安全的,但孕期需要尽量避免用华法林。
研究者指出,根据查体结果来评估围产期心肌病不可靠,该研究中分别有42%和41%的患者没有外周水肿和肺部啰音。
每天两罐啤酒可降25%心脏病风险?
近期,有学者分析了150项研究后发现,每天喝两罐(330ml/罐)的啤酒,心脏病风险会降低25%,而且不会增加癌症和老年痴呆风险。研究人员称,喝啤酒可能与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HDL-C)有关。但有专家称,流行病学研究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这项研究可能夸大了啤酒的功效。另外,这项研究源于国外,中国人到底怎样也不知道。去过德国的人知道,德国女士的啤酒量可不是盖的。杨进刚阜外2023-08-01 09:30:17
0000美国指南不限制胆固醇摄入,不是颠覆性的观念
这段时间,胆固醇有点“火”。起因是美国发布的新版健康饮食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不再限制美国人的胆固醇摄入量。而在2010年美国公布的上一版膳食指南中,建议胆固醇日摄入量应在300mg以内。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10:06
0000阜外医院吕滨团队JAMA子刊发文:空气污染为冠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6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吕滨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王萌助理教授等人,在JAMA网络开放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6:35:42
0000胖人的福音:杏仁是健康食品
近期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于肥胖和超重的人而言,生杏仁、黑巧克力或可可粉这些食物不但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LDL-C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坏”胆固醇。而HDL-C被成称为“好”胆固醇。杨进刚阜外2023-08-13 09:55:33
0000蒋世良:我国介入治疗膜周部室缺跻身国际前列,中国99%封堵器材为中国制造,全球80多个国家在应用国产封堵器
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在本刊发表述评称,我国介入治疗膜周部室缺已跻身国际前。2009-2014年中国大陆共完成3万余例室间隔介入封堵治疗,其中99%的封堵器材为中国制造,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在应用中国生产的封堵器。赵世华教授也曾在本刊撰文指出,与支架置入术和射频消融术这些“舶来品”技术不同,先心病介入治疗模式的建立及技术创新当属国人,其数量也遥遥领先于欧美国家。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4:41: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