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可导致痴呆(高于11,mol,L或应补充B组维生素,国际共识声明)
[1]Smitha D, et al. Homocysteine and dementia: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18, 62 (2) :561-570.
一项建模研究表明, 补充B族维生素的政策在英国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
来源:
[2] 董珍; 朱婷珂; 徐俊. 同型半胱氨酸与痴呆:国际共识声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9,14(02):142-148.
在各项临床研究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度升高(在正常范围内)的老年人发生痴呆的相对危险度为1.15~2.5,人群归因危险度为4.3%~31%。
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损害干预的试验表明,使用B族维生素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显著减缓全脑和区域性脑萎缩的发展速度,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膳食补充剂,可降低危险水平。
该结果进一步支持,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度升高(>11μmol/L),是导致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原因之一。
一篇国际声明回顾了近20年的文献证据,基于Bradford Hill标准并达成共识: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因果作用。
根据Bradford Hill提出的9项支持因果关系的特征:强度、一致性、特异性、时序性、生物梯度、合理性、连贯性、类比法和试验,作者通过分析已发表的研究结果, 得出了这一结论。
作者表示,毕竟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简单、廉价和安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B族维生素能否减缓或预防有认知损害或痴呆风险人群进展为痴呆。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反映了3种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的功能状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正当学术界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争议频频,并对其正常值定在10 μmol/L,还是15 μmol/L,讨论不休时,在痴呆预防方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干预的靶点。
该声明指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作者认为,门诊应筛查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升高, 且应对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人群补充B族维生素。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研究:超声引导介入封堵儿童房缺安全有效
目前,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获得广泛认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外二科研究者发表研究称,该项新技术在儿童房缺患者同样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于合并其他畸形的非单纯性的先天性房缺。该中心开展的34例无放射线单纯超声引导的经皮房缺封堵术均一次性获得封堵成功。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2:08
0001ACC公布HOPE-3试验:他汀即将成为心血管保健品?
美国心脏学院(ACC)2016学术年会上,HOPE-3研究公布。该研究发现,对于伴有一个危险因素的≥55岁男士,或≥60岁女士,每天服用10mg瑞舒伐他汀,可降低25%的心血管疾病死亡、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研究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轻度肾功能不全、肥胖、血糖异常、吸烟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1:55:48
0000哪些情况应做冠脉CT?国际协会共识
近期,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发布2021冠脉CT专家共识,对多种不同情况下CT的应用进行了推荐。共识建议,对于年龄<40岁、胸壁疼痛、胸膜炎性胸痛等非心脏症状的患者,以及无症状的低危和中危患者,不适宜做冠脉CT。但以下患者可考虑行冠脉CT:1、既往不论有或无已知冠心病,只要有稳定性典型或不典型胸痛,或心绞痛等同症状(如劳力性呼吸困难、下颌疼痛)的患者,CT应作为一线检查。柳叶刀:家庭和事业兼顾让中国女医生精疲力竭
XingyiLi和XiulanZhange在柳叶刀撰文称,传统上,中国妇女依然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再加上家务、照顾小孩和老人;在加上中国70%的医生工作负担重,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中国的女医生很不容易,常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作者还以于莺为例,指出中国目前依靠学术论文的评估体系,在大医院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也越来越多,对女性医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已经选择离开医院,转而自主执业。真实世界心梗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是否获益?CAMI研究1.5万人分析
阜外医院杨跃进研究团队利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数据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在真实世界中,我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后主要启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不过他汀的初始用药强度与STEMI患者2年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