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可导致痴呆(高于11,mol,L或应补充B组维生素,国际共识声明)
来源:
作者认为,门诊应筛查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升高, 且应对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人群补充B族维生素。
该声明指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膳食补充剂,可降低危险水平。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反映了3种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的功能状态。
[1]Smitha D, et al. Homocysteine and dementia: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18, 62 (2) :561-570.
[2] 董珍; 朱婷珂; 徐俊. 同型半胱氨酸与痴呆:国际共识声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9,14(02):142-14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损害干预的试验表明,使用B族维生素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显著减缓全脑和区域性脑萎缩的发展速度,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
根据Bradford Hill提出的9项支持因果关系的特征:强度、一致性、特异性、时序性、生物梯度、合理性、连贯性、类比法和试验,作者通过分析已发表的研究结果, 得出了这一结论。
一项建模研究表明, 补充B族维生素的政策在英国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
该结果进一步支持,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度升高(>11μmol/L),是导致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原因之一。
在各项临床研究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度升高(在正常范围内)的老年人发生痴呆的相对危险度为1.15~2.5,人群归因危险度为4.3%~31%。
正当学术界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争议频频,并对其正常值定在10 μmol/L,还是15 μmol/L,讨论不休时,在痴呆预防方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干预的靶点。
一篇国际声明回顾了近20年的文献证据,基于Bradford Hill标准并达成共识: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因果作用。
作者表示,毕竟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简单、廉价和安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B族维生素能否减缓或预防有认知损害或痴呆风险人群进展为痴呆。
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后,新发房颤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阜外医院于存涛、樊晓寒等研究
在复杂的主动脉弓疾病中,全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阜外医院于存涛、樊晓寒等发表回顾性研究提示,接受全主动脉弓修复手术的患者若术后新发房颤,院内死亡风险增加。研究表明,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率高达32.3%,且手术时间较长的老年女性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风险最高。研究发现,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10.7%,显著高于非术后新发房颤患者(2.4%)。AHA发布科学声明: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关键
6月3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心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分析了这类患者的心血管病特征,并针对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该声明指出,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手段的出现和应用,艾滋病已经由一种进展性、致死性疾病转变成了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疾病,但同时却更容易出现慢性合并症了,包括心血管病。看电视越多,身体越疼!澳大利亚研究
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的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中老年人身体疼痛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明显。研究者通过评分评估身体疼痛,评分降低即为身体疼痛加重。研究开始时,50岁居民的平均身体疼痛评分为76.9分,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年会降低0.3分。而看电视的时间每增加1小时,身体疼痛评分降低0.69分,相当于自然衰老两年相当的疼痛。七成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全球184国研究
之前,一项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分析显示,近30年,我国≥15岁居民中,归因于饮食因素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构成比为26%左右。4月17日,Nature子刊发表的一项覆盖全球184个国家的研究也发现,全球大约七成2型糖尿病是由于不良饮食所致,主要是全谷物摄入不足、精制谷物和加工肉摄入过多。中国约75%的2型糖尿病归因于不良饮食。2018年30个人口大国中不良饮食所致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占比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8:02:140000王建安团队发文称:严重瓣膜疾病中,二尖瓣反流最常见
疾病也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更好了解当前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等进行了一项医院为基础的调查。结果表明,严重瓣膜性疾病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其发病原因在<65岁和≥65岁人群有所差异,前者多为风湿热引起,后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前者更多见原发性二尖瓣反流,而后者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