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要喝过滤的!挪威50余万人20年随访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喝咖啡总体上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和死亡的。 不过,咖啡又分为过滤和不过滤两种。那么,到底喝哪种咖啡更有益呢? 近期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挪威大规模研究提示,喝过滤过的咖啡才能真正降低死亡风险,而且每天喝1~4杯最佳。 作者之一、瑞典哥德堡大学Thelle教授指出,未过滤的咖啡含有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的物质,用过滤器滤掉这些物质后,就能降低心脏病发作和早死风险。 过滤咖啡降低死亡风险,可能与其富含抗氧化物有关,例如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具有抗栓作用,还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该研究显示,总体上,喝咖啡并不是一个危险习惯,喝过滤咖啡比一点儿也不喝咖啡更好。 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均随访20年期间,与不喝咖啡的成年人相比,喝咖啡及过滤咖啡的男士中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6%和15%,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和12%。 相应地,喝咖啡及过滤咖啡的女士中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1%和15%,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8%和20%。 每天喝1~4杯过滤咖啡时,死亡风险最低;每天至少喝9杯未过滤咖啡时,死亡风险最高。 不过,对于年龄≥60的人来说,喝咖啡似乎不能带来益处,喝未过滤咖啡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与不喝咖啡者相比,喝未过滤咖啡的老年男士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 当把总胆固醇从多因素模型中剔除后,喝未过滤咖啡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这在每天至少喝9杯未过滤咖啡的人中尤其明显,其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9%。 这说明,喝未过滤咖啡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升高总胆固醇水平有关。 该研究对近51万挪威20~79岁的成年人平均随访了20年。59%的人优先选择过滤咖啡,20%的人更喜欢不过滤咖啡,12%的人不喝咖啡。 该研究并未量化一杯咖啡的量,可能包括50~80 ml摩卡杯,也可能有180~220 ml的工作马克杯,平均一杯约125 ml。也不清楚咖啡中是否加牛奶、奶油、糖。 另外,在这么长的随访期内,人们可能会改变喜欢的咖啡类型,比如从不过滤咖啡改为过滤咖啡。 来源:Coffe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mortality: Does the brewing method matter?. Eur J Prev Cardiol, First Published April 22, 20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设想:睡前服降压药能延寿?
七年多前,有一项研究至今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ScottGarrison记忆犹新。那项西班牙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睡觉前服用降压药,而不是早晨服药,能够降低61%的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和死亡风险。“如果真的这样,就意味着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约5.5年。而常用的降低胆固醇的治疗手段也就降低35%的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Garrison说。《柳叶刀》文章结论被反驳:空气污染时规律运动仍可减少心脏病发作
去年年末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老年人尤其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如果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锻炼,汽车尾气导致的空气污染会抵消掉运动产生的益处。然而,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欧洲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项对5万多名中老年人随访长达17.7年的研究表明,即便在交通所致空气污染处于中重度的地区,规律进行身体锻炼仍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病首次发作和复发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别喝酒!ACCORD研究新分析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一根藤上的两颗瓜,怎么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近日一项研究提示,要控制饮酒,饮酒越多,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风险和高血压程度越高。研究显示,每周饮用8~14杯酒,就会增加糖尿病患者79%的血压升高风险,66%的一级高血压风险,62%的2级高血压风险。而每周饮用15杯及以上,则升高91%的血压升高风险,149%的一级高血压风险,204%的2级高血压风险。美国四大学会联合倡议:<5岁儿童别喝甜饮料和风味牛奶
幼儿时期是开始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到5岁喝的饮品对他们现如今和今后几年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在9个月大的时候就学会享受他们喜欢的口味,这些偏好可以持续到童年乃至成年。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营养学会、美国儿童牙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母乳、婴儿配方奶粉、水和纯牛奶,并基于年龄(从出生到5岁)列出的一系列饮品饮品建议。识别易损斑块,再受质疑!欧洲心脏杂志评述PROSPECT II研究
近红外光谱(NIRS)和血管内超声(IVUS)可识别易损斑块。近期,柳叶刀发表的PROSPECTII研究显示,对于没有显著狭窄的非罪犯冠脉病变,二者联合可检测出脂质含量高和斑块负荷重的高危病变,有高危斑块的患者4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2%。但欧洲心脏病杂志针对该研究发表的述评指出,该研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术中识别非罪犯血管的易损斑块得不偿失,对待高危患者,应加强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