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刊登武汉中南医院最早新冠肺炎数据(41,在医院被感染,医务人员占三成)
该研究发现,估计41%的新冠肺炎患者为院内人传人所致。
这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中的138例2019-nCoV肺炎住院患者,于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期间就诊,2月3日结束随访。
相关研究显示,计算得到的基本再生数(R0)为2.2,即每例患者平均将感染传给了其他2.2人。
首发症状到呼吸困难的中位时间为5.0天;首发症状到入院中位时间为7.0天;首发症状到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位时间为8.0天。
胸部CT显示,所有患者肺部都有双侧斑片状或毛玻璃样阴影。
研究还发现,138例患者中26%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死亡率4.3%。
患者之间也有传播,同一病房中至少有4名住院患者被感染,所有患者均表现出非典型的腹部症状。
有17例(12.3%)是住院患者,包括7名外科患者、5名内科患者和5名肿瘤科患者。
这4例患者中,1例发烧并在住院期间被诊断为新冠肺炎,之后被隔离。随后,同一病房中的其他3例患者发烧,出现腹部症状,并被诊断为新冠肺炎。
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56岁(22~92岁),54.3%为男性,常见症状包括发热(136/138)、疲劳(96/138)和干咳(81/138)。
在138例患者中,有40名医务人员(29%),其中有31名(77.5%)在普通病房、7名(17.5%)在急诊科和2名(5%)在ICU工作。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提示,新冠肺炎在人际间的快速传播可能已经发生。
研究者还指出,新冠肺炎之所以扩散的原因还与一部分感染者早期症状非典型相关。
2月7日,JAMA发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等在138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中进行的研究。
研究者也将这36例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年龄更大(66 岁 vs 51 岁),合并症比例更高(72.2% vs 37.3%),更可能出现呼吸困难(63.9% vs 19.6%)和食欲不振(66.7% vs 30.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最后,这项研究也提示,抗病毒、抗菌、激素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研究者还表示,年龄较大、有合并症或是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其中4 例接受了高流量氧疗,15例接受了无创通气,17 例接受了有创通气,4 例使用ECMO。
实验室检查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以及乳酸脱氢酶升高。
来源:Dawei Wang,Bo Hu,Chang Hu,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7, 2020.
为什么这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这可能是针对第一例患者,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指出,很大一部分患者最初出现的是非典型症状,如腹泻、恶心。
36例(26.1%)被转至ICU,主要是由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138)、心律失常(16/138)和休克(11/138)。
截至2月3日,47例(34.1%)患者出院,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 4.3%)。出院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0天。
具体治疗上,89.9%接受了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64.4%接受了抗菌治疗,44.9%糖皮质激素治疗。
这位患者因出现腹部症状,被送至外科。估计外科有10多名医护人员被该患者感染。
冠心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败北! JACC杂志Meta分析
JACC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长期二级预防的最佳抗血小板药物应选择P2Y12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项Meta分析纳入7项随机试验、2432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位随访1.35年,服用P2Y12抑制剂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风险降低了12%,主要是由于心梗风险降低了23%。在2年内预防一例事件所需治疗的患者数为121例。阜外医院学者在JACC介入子刊发表文章称:术者经验明显影响“高难度”介入治疗效果
近期,阜外医院徐波、杨跃进和高润霖等在JACC介入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这种“挑战性”介入治疗,术者经验越丰富,介入量的累积越多,患者近期和远期的预后越好。作者在文中指出,“该研究首次证实,术者经验影响了高危PC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7:16:580000开滦研究:收缩压≥120 mmHg增加死亡风险
开滦研究一项对12万余受试者随访7年的最新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淆因素后,收缩压≥120mmHg可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但男女收缩压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有所差别。研究显示,在校正相关因素后,收缩压与全因死亡在男性呈J型曲线,<100mmHg或≥120mmHg会显著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在女性,≥140mmHg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高(图1)。图1男性(a图)和女性(b图)不同收缩压水平全因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4 08:47:250000吸烟悖论不存在!JACC发表研究称,“烟民心梗预后好”是因年轻和并发症少
吸烟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不断有研究发现存在“吸烟者悖论”现象,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吸烟与良好的短期预后相关,即吸烟可能产生保护作用。难道真是这样吗?JACC近期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病例数据分析提示,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年龄更小,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少而已。房颤合并生物瓣膜置入者,防栓塞最重要!阜外医院杨艳敏等研究
生物瓣膜更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置入生物瓣膜同时合并房颤患者人数也在增加。这类患者有何特点及预后如何呢?近期,阜外医院杨艳敏等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生物瓣膜置换术并确诊为房颤的903例患者。研究发现,我国置入生物瓣膜同时合并房颤患者较年轻,中位年龄65.6岁,63%为风湿性心脏病。常见的合并症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既往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