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研究(受体阻滞剂对舒张性心衰或有害)
在心衰患者中,40%~50%以上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即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心衰。对于这类心衰,目前仍缺乏有证据证实的治疗措施。尽管在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常用来治疗此类心衰,但其疗效并不明确。 近期,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基于TOPCAT研究美洲四国患者数据的最新分析表明,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显著增加心衰住院风险,同时无助于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校正多个潜在混淆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平均随访3.3年期间,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中,与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者相比,应用β受体阻滞者因心衰住院的风险增加74%。 而对于射血分数中间型(45%~49%)心衰患者来说,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不会增加心衰住院风险(HR=0.68,P=0.39)。 研究者发现,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衰住院风险之间的关系明显受射血分数影响。患者射血分数越高,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因心衰住院的风险也越高。而在射血分数处于最高的患者中,未用β受体阻滞剂者因心衰住院的可能性最低。 作者表示,该分析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心衰住院的风险之所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在中心血压升高有关。另外,舒张充盈期延长导致心室容积和压力增加,从而加重心室负荷。 这些因素导致心室壁压力增加,这可能也是既往研究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升高的原因。 该分析还显示,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血管死亡率变化无关。 TOPCAT研究为一项涉及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俄罗斯、格鲁吉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原本是为了评估螺内酯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疗效。 该分析仅纳入其中美洲四国的1761例射血分数≥45%且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其平均年龄为71.5岁,其中79.2%报告应用β受体阻滞剂,89%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 随访期间,22.7%的患者因心衰发作住院,13%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来源:Daniel N. Silverman, et al. Association of β-Blocker Use With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a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TOPCAT Trial. JAMA Netw Open, 2019, 2(12): e1916598.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研究证实:经桡动脉介入可平均节省8千元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和金辰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可给患者节省8千元,而且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术后出血事件更少。研究者指出,在介入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对于适宜患者应该更广泛开展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还能节省医疗费用。全球近半癌症死亡可预防!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近日一项德国研究表明,全球近一半癌症死亡由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其次是饮酒和体重超标。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范围内这项研究包括的可改善危险因素导致445万人死亡,占全球癌症总死亡人数的44.4%。此外50.6%的男性癌症死亡,以及36.3%的女性癌症死亡,可归因于诸如吸烟和饮酒、不健康饮食、不安全性行为等因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用呼吸机可改善生活质量,但未能预防心血管事件
40%~6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除了能减少日间嗜睡等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症状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外,并不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往有随机对照及观察性研究发现CPAP能减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且还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心血管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1:55:16
0000中国学者Lancet刊文称新型病毒感染有四大常见表现:发烧、干咳、呼吸困难和双侧毛玻璃状样变!
2020年1月24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曹彬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建伟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在线发表论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烧、干咳、呼吸困难和肺CT的双侧毛玻璃状样变。研究中,到2020年1月2日,已确认有41名入院患者经实验室确认2019-nCoV感染。中位年龄为49岁。41例患者中有27例(66%)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3:45:13
0000广东省医陈纪言、谭宁等JAMA内科子刊研究质疑指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等增大出血风险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谭宁等在JAMA内科学发表文章称,对于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在充分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和磺达肝素等肠外抗凝治疗,不会降低全因死亡或心梗的风险,反而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该研究自2014年开始,历时3年纳入5家中心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6804例NSTE-ACS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