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35

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完全可吸收先心病封堵器前景广阔)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7:55:510

由于兼顾了放射线引导的介入方式,该封堵器加入了7个金属标记点,尚未能做到完全生物可吸收,但潘湘斌已在临床应用中完成了无需放射线的完全超声引导下的房间隔缺损可吸收封堵器的植入,证实了其不适用金属标记点达到完全生物可吸收的可能性。

他也认为,在完全生物可吸收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超声引导技术具有难以替代的巨大优势。

潘湘斌指出,由于可吸收封堵器的独特结构,其释放过程与传统封堵器有所区别,需要在术中更加准确的定位,在此方面超声引导的加入具有重大的优势。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潘湘斌将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与可吸收封堵器技术结合,利用超声引导介入不需要金属标记点的优点,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我国首个完全可吸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First-in-Man试验。

该试验纳入了5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随访期间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后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前也在进行过程中。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可以规避完全传导阻滞等严重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月2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19、深圳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防治高峰论坛上,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指出,现有金属封堵器存在的局限性,正是推动可吸收封堵器研究和应用的动力与契机。

但截止目前,绝大多数可吸收封堵器仍无法做到完全可吸收。这主要是因为传统介入封堵使用放射线作为引导方式,而可吸收生物材料无法在放射线下显影,因此需要在封堵器中加入金属标记点辅助定位。

此外,对于房间隔缺损,由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前瞻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同样正在进行过程中,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可能留下封堵器在体内降解不完全,金属标记脱落发生栓塞等安全隐患。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但目前所用封堵器,仍存在着金属离子释放、远期阻滞等潜在风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