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报告(每年400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冠心病死亡增幅最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等在本刊发表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报告。【全文下载】
值得注意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化DALY 在性别间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男性增长了19.9%,而女性则出现了下降趋势(-3.1%)。
心血疾病年龄标化DALY下降33.3%
高血压心脏病(176.2%)、缺血性脑卒中(173.8%)、缺血性心脏病(147.7%)、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147.5%)、外周动脉疾病(138.2%)、心内膜炎(111.7%)、其他心血管病(106.6%)及出血性脑卒中(99.7%)均出现了一倍或以上的增幅。
小(20.7%),其余各类心血管病增幅均在65% 以上。
来源:李镒冲,刘世炜,曾新颖,等. 1990~2016 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34: 729.
2016 年我国心血管病总患病人数高达9 380.8万,其中女性(4 970.0 万)患病数稍高于男性(4 410.8万)。
相较于1990 年,2016 年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患病率上升了14.7%,其中男性上升16.6%,稍快于女性(13.3%)。
即使去除了人口老龄化因素,多数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出现较大的涨幅,比如缺血性脑卒中(36.6%)、其他心血管病(27.0%)、心内膜炎(26.7%)、高血压心脏病(23.9%)、心肌病和心肌炎(23.1%)、缺血性心脏病(19.1%);仅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出现明了显的下降(-16.2%)。
报告描述了我国及各省级行政区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及10 类主要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
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居民死亡总数为967.0 万,其中心血管病397.5 万,占比41.1%,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
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近400万人
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较1990 年增加了近150 万,其中男性增幅(79.2%)远大于女性(36.1%)。
缺血性心脏病(2 963.3 万人年)、出血性脑卒中(2 240.8 万人年)和缺血性脑卒中(1 621.6 万人年)的疾病负担最高,合计占总心血管病疾病负担的87.4%。
心血管病总患病人数高达9 380万
1990~2016 年间,所有类型的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除风湿性心脏病增幅较
分病种看,风湿性心脏病死亡下降74.5%、出血性脑卒中下降52.4%、高血压心脏病下降51.7%、主动脉瘤死亡下降23.0%,心内膜炎死亡下降22.4%。
其他所有类型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DALY 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有风湿性心脏病(-77.6%)、其他心血管病(-68.7%)、高血压心脏病(-54.8%)和出血性脑卒中(-52.6%)。
分病种看,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数增量最大,为111.7万,增幅达184.1%;其次是缺血性脑卒中死亡数增加了33.3 万,增幅达83.8%。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最重要的三类心血管病,2016 年死亡人数分别为172.3 万、72.9 万和106.1 万,合计占心血管病总死亡数的88.3%。
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幅184%
虽然心血管病总疾病负担绝对值处于增长态势,年龄标化DALY 在1990~2016 年间下降了33.3%,其中女性(-43.7%)较男性(-24.7%)下降更快。
疾病负担增长最快的病种依次为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147.0%)、缺血性心脏病(122.0%)、外周动脉疾病(108.9%)、缺血性脑卒中(80.4%)和主动脉瘤(49.1%)。
2016年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下降了28.7%,男性(20.2%)较女性(38.2%)下降更慢。
患病人数最多的病种为缺血性脑卒中(2 409.8万),其次为缺血性心脏病(2 290.4 万)、外周动脉疾病(2 211.8 万)。
而年龄标化死亡率出现增加的疾病包括外周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病和心肌炎,分别为46.6%、25.3%和15.7%。
2016 年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总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7 810.6 万人年,男性(4 829.2 万人年)远高于女性(2 981.4 万人年)。
1990~2016 年,心血管病总疾病负担绝对值(DALY总量)增长了33.7%,其中男性增长了51.8%,远高于女性(12.1%)。
JAMA:长期酗酒老化血管
一项发表于JAMA的研究显示,常年酗酒或可老化血管,尤其是男性。这是英国研究者通过对3869人追踪了25年后研究的结果,其中73%为男士。研究者通过定期评估受试者饮酒量和4~5年间隔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以及颈部和腿部大动脉的脉搏波速度,来评估饮酒对血管硬化的影响。速度越大动脉越僵硬。那么每天喝多少算酗酒?这项研究中,每周超过112g酒精的摄入即为酗酒。主动健康有了明确定义!中疾控建议
中国疾控中心刘剑君等发表文章称,虽然之前已经提出了主动健康的概念,但仍然缺乏完善的跨学科系统和关键技术的应用。一个最根本的缺陷是,中国学术界对主动健康没有统一的定义。作者认为,主动健康是人类围绕健康开展的所有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从源头控制危险因素,从中创造健康价值,并在所有社会活动中积极应对人口安全危机。四个重要转变文章指出,从被动健康到主动健康有四个重要转变。杨进刚阜外2023-09-30 09:25:41
0001破解隔辈儿“溺爱式喂养”!美国心脏协会声明:在健康饮食环境中,让幼儿自己去决定吃多少、吃什么
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隔辈儿老人带大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高两倍。为了从小掐断肥胖的苗头,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一份题为“照看者对幼儿饮食行为影响”的科学声明。这也是AHA首次发布的通过心理行为方法干预来降低幼儿肥胖风险的科学声明。声明认为,幼儿的饮食行为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照看幼儿者对培养儿童健康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减半糖尿病前期进展风险,仅需减肥2~3公斤!日本研究
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未来发展不外乎三种状况:进展为糖尿病;仍处于糖尿病前期;实现逆转,恢复正常血糖水平。这三种不同方向发展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什么特点?一项日本研究对2.3万名糖尿病前期患者追踪了8年,发现只要体重增加,情形就不妙。杨进刚阜外2023-09-11 09:26:53
0000中国心脏大会2019举办发布会:强调多方参与,打造创新、服务和开放的合作平台
2018年10月10日上午,中国心脏大会(CHC)2019暨第四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发布会在北京国宾酒店举办。中国心脏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教授指出,中国心脏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五届,规模、水平和学术影响均不断提升,既是专家学者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产学研的展示平台,他希望媒体和企业等多方合作伙伴献计献策,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杨进刚阜外2023-08-23 23:14:04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