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规模研究发现(年纪轻轻得痛风,更易发生静脉血栓)
在该研究中,50岁以下痛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比无痛风的人增加了79%。
既往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痛风作为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也如此。
该研究还显示,接受和不接受降尿酸治疗(例如,别嘌呤醇)的痛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差不多。这意味着,降尿酸治疗并不会降低痛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而且,痛风患者中还有一个与其他许多疾病患者不同的现象,那就是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主要见于相对年轻的患者而非年龄较大的患者。
尽管如此,研究者表示,总体上痛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比较低,并不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但临床医生在治疗痛风患者时要保持警惕,尤其是新确诊的相对年轻的痛风患者。
该研究从英格兰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库中纳入62 234例新确诊为痛风的成年患者,以相同数量的匹配无痛风成年人作为对照。
研究者指出,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年人中痛风对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可能就被掩盖了。
来源:Alyshah Abdul Sultan, et 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gout and the impact of hospital admission, disease duration and urate-lowering therapy. CMAJ, 2019, 191(22): E597-E603. DOI: /10.1503/cmaj.180717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还发现,痛风患者在住院时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但不住院时风险增加30%。
近日,《加拿大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英国大规模研究显示,与无痛风的人群相比,总体上痛风患者在确诊后前十年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了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陈绍良:FFR减少分叉病变不必要介入手术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绍良教授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报告,目前侵入性解剖学评估手段诸如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以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然而由于分叉病变独特性以及上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难以评估分叉病变功能学意义,尤其是分支血管病变。吸烟产生的烟雾“滋养”口腔细菌
“病从口入”,如果口腔里的细菌欣欣向荣,入侵人体能力增强是不是很可怕?而近期一项研究发现,吸烟时产生的烟雾很“滋养”口腔细菌,促进其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是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定植中产生的膜状物,这种膜状物构成复杂,不仅使得细菌抵御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增强,而且产生生物膜的细菌还会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识别易损斑块,再受质疑!欧洲心脏杂志评述PROSPECT II研究
近红外光谱(NIRS)和血管内超声(IVUS)可识别易损斑块。近期,柳叶刀发表的PROSPECTII研究显示,对于没有显著狭窄的非罪犯冠脉病变,二者联合可检测出脂质含量高和斑块负荷重的高危病变,有高危斑块的患者4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2%。但欧洲心脏病杂志针对该研究发表的述评指出,该研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术中识别非罪犯血管的易损斑块得不偿失,对待高危患者,应加强二级预防。预防心血管病复发,抗血小板用阿司匹林足矣!柳叶刀Meta分析
指南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而阿司匹林是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品,包括氯吡格雷和替卡格雷在内的P2Y12拮抗剂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而药效学研究表明,P2Y12拮抗剂比阿司匹林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许多试验比较了P2Y12拮抗剂和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结果各不相同。闻不清味儿,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
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朱大龙等曾发现,在糖尿病患者在认知衰退前,嗅觉已经出现了下降。近期,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HongleiChen等研究发现,嗅觉较差的老年人10年死亡风险增加46%,13年增加30%。嗅觉差,目前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和痴呆症的早期征象,并与体重减轻相关,但这些只能解释风险增加的28%,剩余风险无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