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大规模队列研究称(治疗骨关节疼痛的葡萄糖胺,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葡萄糖胺在吸烟者中发挥抗炎效果有关。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种族、生活方式因素、饮食、用药和其他补充剂等因素后,每天吃葡糖糖胺的人中,总体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冠心病、脑卒中风险分别降低了15%、22%、18%、9%。
葡萄糖胺是一种非维生素、非矿物质补充剂,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是处方药,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是一种常用的膳食补充剂,大约20%的成年人每天补充葡萄糖胺,目前在我国也是非处方药。
5月14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覆盖英国生物样本数据库中46.6万余人、随访7年前瞻性研究提示,葡萄糖胺还有预防心血管病的功效,尤其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比较明显。
该研究纳入166 039例基线没有心血管病的人,其中19.3%报告补充葡萄糖胺。中位随访7年期间,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19%、0.66%、1.23%、0.7%。
在当前吸烟者中,葡萄糖胺对冠心病的预防作用更突出,风险降低37%,而从不吸烟者仅降低12%。
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冠心病风险分别降低16%和30%,非致死性脑卒中风险也有呈降低趋势,但致死性脑卒中风险并未降低。
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因为其规模大,且属于假设验证研究。但目前不建议通过常规补充葡萄糖胺来预防心血管病,需要更多优秀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来源:Hao Ma, et al. Associationof habitual glucosamine use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spectives tudy in UK Biobank. BMJ, Published online May 14, 2019. DOI: 10.1136/bmj.l162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临床上,葡萄糖胺(又称氨基葡萄糖)被用广泛用来缓解骨关节炎导致的疼痛。
研究者指出,动物实验提示,葡萄糖胺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特性有关。另外,这种补充剂可能类似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减少糖酵解,促进氨基酸分解代谢。
另有澳大利亚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中葡萄糖胺的应用率偏低,可能是他们顾虑这种补充剂与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之间存在潜在相互作用。
介入治疗无症状瓣膜病,时机还不成熟!欧洲心脏病杂志文章
目前,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何时干预,仍存在争议。欧洲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不仅取决于瓣膜病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持久性。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尚不推荐治疗无症状的严重瓣膜病。文章指出,干预时机的确定需要仔细权衡介入治疗手术和晚期并发症的风险与延迟介入治疗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2:55:480000血红蛋白低,表明代谢更好?!芬兰研究
芬兰奥卢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血红蛋白低一点,或有助于预防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研究发现,血红蛋白水平的个体差异与成年时代谢健康密切相关。血红蛋白水平正常低值与更低的体重指数、更好的糖耐量、血压等代谢指标以及更低炎症负荷相关。研究者认为,血红蛋白水平是衡量机体携氧能力的较好指标,轻度缺氧会激活低氧诱导因子(HIT)。这种现象可能与机体对低氧环境的反应有关,比如高海拔训练中的耐力运动员就会如此。怎么吃饭,能不能同房,是否可旅游…,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心衰自我管理指南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发布心衰自我管理指南,这是一份非常“贴心”的文件,旨在为医护人员就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出了实用的建议。文件指出,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在长期管理中非常重要,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较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相关。而医护人员在其中的沟通和指导非常重要。朝阳医院学者研究称,甲减患者有心肌弥漫病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学者研究证实,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技术能很好地评估出甲减患者的心肌弥漫性病变以及左心功能异常。研究同时证实,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甲减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继而改善左心功能。研究者表示,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的T1mapping技术能够直接测量心肌组织的T1值,可以很好地区分弥漫性心肌病变和健康心肌组织。BMJ杂志这项研究力挺共享单车
小黄车、小红车、小蓝车、小绿车,成为时下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骑车上下班,至少部分路程骑车。近期,《英国医学杂志》(BMJ)刊发了一项英国的研究结果,为骑车上下班这种通勤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证据。之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与开车或乘坐公交、地铁上下班相比,走路或骑自行车对健康有好处,但并没有区分哪种方式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