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布无症状心律失常处理共识(无症状房早,室早,房颤和预激综合征要处理吗)
1、Holter发现房早>500次/24 h的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应告知患者房颤的症状。并对可能的房颤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更长时间的监测 。
(7)室性早搏的联率间期短(R-on-T现象)
1、无症状房颤患者应根据卒中风险进行抗凝,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等同。
1、晕厥伴严重心动过缓或暂停> 6 s的应该治疗。
无症状非持续性室速:评估心脏病
2、建议:
(2)心动过速心肌病的管理应包括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室率控制和和特定心律失常(包括房颤)的节律控制。
无症状房颤/房扑:处理与有症状的患者基本相同
3、应治疗怀疑心动过速型心肌的室性早搏患者。
1、频繁发生室性早搏的患者(> 500/24小时),应转诊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以排除任何潜在的结构性和缺血性或心脏病。
2、无症状预激可考虑电生理学进行风险分层,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
5、对于无症状房颤且有快速室率的患者,应处方速率控制药物,以降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风险。
3、对于参加高强度,或专业运动以及有职业风险的人,可考虑导管消融。
来源:David O. Arnar, et al. Management of asymptomatic arrhythmias: a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consensus document, endorsed by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HFA), Heart Rhythm Society (HRS), 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 (APHRS),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 of Southern Africa (CASSA), and Latin America Heart Rhythm Society (LAHRS).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19. doi:10.1093/europace/euz0462019 Mar 18.
(2)无左室肥大
2、应考虑筛查高危人群,例如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
有些特征表明室性早搏患者的预后较差,需要排除潜在的结构性、缺血性或心律失常性疾病。室性早搏患者预后较差的影响因素如下:
3、LVEF≥40%的无症状患者的非持续性室速通常不需要特异性抗心律失常治疗,但应对基础心脏病进行优化治疗。
房早很常见,不一定有症状。以前认为房早是良性的,没什么问题。
心电图发现预激综合征发生率为0.1%~0.3%。有症状预激综合征猝死的终生风险估计为3%~4%。
频发房早可能是亚临床心房心肌病的标志物,增加了房颤和卒中风险。
无症状预激综合征:高强度运动的人可考虑消融
(6)非流出道室性早搏(单形或形态略微不同)
7
2
无症状频发房早:预示房颤和卒中风险增加
(1)在考虑诊断心动过速心肌病之前,应该排除其他心脏病(心肌梗死、瓣膜病、高血压、酒精或药物使用、应激性心肌病等)。
建议:
3、当观察到房颤短暂发作时,房早>500次/24 h或任何连续超过20个房早时要考虑抗凝。但应个体化。
(4)多形性室性早搏
(8)QRS宽的室性早搏(常见于心肌病)
(5)在控制心动过速后左室功能恢复,但心动过速复发后左室射血分数迅速下降。
4、对于无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是否需要复律,需要鉴别真正的无症状患者,或对房颤症状已经适应了的患者。
6
1
(4)控制心动过速(通过控制室率、复律或射频消融)后1-6个月内左室功能恢复。
4、无症状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应重点关注潜在的心脏病,以改善预后。
目前则认为,频发房早是房性心动过速和进展为房颤独立预测因素。频发房早患者死亡或卒中风险增加相关,以及因房颤住院有关。
建议:
近期,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了无症状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共识,对房早、室早、房颤、室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的治疗进行了推荐。【点击下载原文】
(3)对于持续性或复发性房或室性心律失常的节律控制,优选消融。即使患者无症状和疑似心动过速心肌病时。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应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1)潜在的结构性、缺血性或心律失常性疾病
1、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应长期随访。特别是间歇预激和生理学检查为低危患的者。
4、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风险。
2、建议对房早较多的患者全面纠正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减轻体重和筛查睡眠呼吸暂停。评估有无结构性心脏病。
(1)没有其他原因导致心肌病(心肌梗死、瓣膜病、高血压、酒精或药物使用,应激等)
4、未发现房颤的房早较少的患者不需抗凝。
无症状心动过缓:完全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2、完全无症状的心动过缓不需要治疗。
5
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诊断要点
频发房早且CHA2DS2 -VASc评分≥2分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为每年2.4%,与CHA2DS2 -VASc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相似,支持频发房早可能实际上是房颤可能是房颤的替代标记物。
建议:
2、频发室性早搏(负荷> 20%)是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高,应加强随访。
(3)无左室腔径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径<6.5 cm)
(5)运动时室性早搏增加
无症状室性早搏:负荷>20%的患者风险增加,应加强随访
(2)室性早搏超过2000次/24小时
2、在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在LVEF <35%没有可逆原因持续性室速患者,应考虑置入ICD。
3、对于无症状房颤患者,应建议改变生活方式,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等同。
1、应对无症状非持续性室速患者应进行评估,以发现结构性,缺血性或心律失常性疾病。
(3)复杂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和非持续性室速)
6、在详细知情同意后,可根据患者的偏好,无症状房颤患者也可考虑消融。
3
长城会新闻发布会:医学犯了方向性错误
“地板上总是有水,而我们的医生一直在擦地板,却不管旁边的木桶上有漏洞。”ACC主席KimA.Williams教授在长城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因此,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堵住漏洞,而不是擦地板。”Kim实际上指出了目前医疗面临的挑战,患心血管病的人越来越多,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但这是不能持续的。胡大一教授则认为,大量的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冠脉造影也可评估易损斑块!JACC发表我国原创RWS技术最新临床验证结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与乔树宾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在JACC主刊发表了有关径向壁应变(radialwallstrain,RWS)这一斑块易损性评估新技术的重磅研究[1]。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1:50:02
0000德国研究称,男士身心俱疲危害等同高脂血症
心情郁闷且身心疲惫究竟对心血管的危害有多大?近期一项德国学者在男士中进行的研究显示,其危害呈中等程度,与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一样。这项前瞻性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共纳入3428位45~74岁的男士,随访10年。研究者就此比较了心情郁闷且身心疲惫与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的危害程度。阜外医院蒋雄京:这些特点提示肾动脉支架风险高,应术前常规CT检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团队发现,如果肾动脉开口明显向上,或者肾下腹主动脉迂曲会增加手术的操作难度,也会增加并发症风险。作者入选了例单侧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者根据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开口的不同成角分为3组:即91~120°者(n=20);61~90°(n=125)和30~60°(n=37)。又根据腹主动脉形态分为非迂曲型组(n=146)和迂曲型组(n=36)。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6:41:28
0000夜间平均呼吸频率<18次/分者,植入ICD才有获益?柳叶刀子刊欧洲多中心研究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目前指南建议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来预防心脏性猝死。但是,对于恶性心律失常风险较低或非心律失常性死亡风险高(例如泵衰竭)的患者来说,植入ICD并没有什么益处。12月21日,柳叶刀旗下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EU-CERT-ICD研究新分析表明,预防性植入ICD,仅有大约30%的总生存获益。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1:26:3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