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听音乐声音过大,或致全球近半数年轻人耳聋)
个人听力的高频范围(即他们听到高音的能力)首先受到影响,可能不会立即被觉察到,但持续接触则会导致渐进性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可以预防一半的听力损失。
因此,务必要在听音乐时尽量降低音量,限制在嘈杂环境中活动的时间,以及监控个人音响系统和嘈杂空间的声音的安全水平。
来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同样重要的是,暴露在高音环境中的人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在尽早识别听力损失。
鉴于使用个人音频设备听音乐的时间和音量是决定听力丧失风险的一个因素,为了保护年轻人的听力,世卫组织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简称WHO-ITU准则),建议在个人音频设备上安装安全监听装置。
据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近50%的12~35岁的人,即11亿人由于通过个人音频设备听音乐的音量过大(超过安全水平)而面临听力损伤风险。约40%的人在夜总会、迪斯科舞厅和酒吧中接触到潜在的有破坏性的声音损坏听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时间暴露在响亮的声音中都会导致耳朵的感觉细胞疲劳,结果是暂时性的听力损失或耳鸣。听觉随着感觉细胞的恢复而改善,但当暴露的声音特别大、经常听或持续时间过长时,会造成感觉细胞和其他结构的永久性损伤,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准则建议的娱乐声音的安全水平低于80分贝,一周内最多听40小时。这是人的耳朵可接受的声能水平,即“声音允许量。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0000
相关推荐
适度饮酒有益没有依据 | 专家观点
2015-2020年美国饮食指南指出,饮酒应适度,同时不建议不喝酒的人开始饮酒。美国心脏协会也有类似的建议,声明“适度是关键”,同时也警告,不喝酒的人还是要坚持不喝酒。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对于饮酒者应限制每天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克,成年女性<15克;或酒精摄入量每周≤100克。JAMA内科子刊研究称,心脏病患者适量喝咖啡不会引发心律失常
喝咖啡是西方的一种饮食文化,欧洲人嗜咖啡如命,喝咖啡对于他们来说是每天例行的公事之一。随着西方文化的潜入,我国喜欢喝咖啡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如果医生告诉你说,因为你患有心脏病,而要限制喝咖啡,估计你会很“蓝瘦”,且“香菇”。不过,近日发表在JAMA内科子刊上的一项研究也许会让爱喝咖啡的你放心的喝咖啡了。配方膳食可减重,并预防糖尿病!柳叶刀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早期(3年内),包括配方低能量膳食替代产品在内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体重,改善血糖水平。该研究数据显示,对于这类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12个月时体重显著下降,60%以上糖尿病缓解,30%以上血糖正常。海军总医院李田昌研究称,北京93%高龄房颤支架术后患者仅接受双抗治疗
海军总医院李田昌、张博阳等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报告,在北京高龄(>75岁)房颤在支架置入术后主要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而三联治疗比例比较低。在467例高龄房颤支架术后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患者占到93.4%。仅4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加华法林,17例(3.64%)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的三联抗栓方案。加拿大研究:吃大豆能降低胆固醇
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学者对46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大豆蛋白可降低成人3%~4%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者认为,如果少吃点高脂饮食以及富含胆固醇的肉类,多吃点大豆,会更有益于心脏健康。研究者希望,公众能够将植物性饮食作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而1月22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的2019版加拿大饮食指南草案也与此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