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研究(女性每天活动60分钟最好)
活到90岁的人中,女性身高更高,基线体重更低,从20岁后的体重指数越小。
433名男性(16.7%)和944名女性(34.4%)活到90岁。
研究校正了潜在的影响因素,例如吸烟、饮酒、教育程度以及饮食情况。
身高超过175 cm的女性比身高低于160 cm的女性活到90岁的可能性高31%。
女性和男性的寿命不同,这可能受激素、基因和/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在男性中,体力活动与寿命呈正相关。每天超过90分钟的体力活动男性比不到30分钟的男性更有可能活到90岁。
女性的寿命与身高、基线体重指数和20岁以来体重指数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但这对女人来说并非如此。对于女性,体力活动与长寿呈倒U型关系,要想活到90岁,似乎有一个最佳的门槛:每天活动60分钟。
自1986年,荷兰队列研究(NLCS)中的约7807名参与者纳入研究,3646名男性和4161名女性,年龄在68~70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Lloyd Brandts, et al. Body size, non-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chance of reaching longevity in men and women: findings from the Netherlands Cohort Study. /10.1136/jech-2018-211410.
本研究中,体力活动包括园艺、遛狗、家庭DIY、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以及娱乐运动等,活动时间包括少于30分钟、30-60分钟以及90分钟或更长时间。然后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直到死亡或90岁。
他们每天多锻炼30分钟,他们活到90岁的机会就会增加5%。
近期,发表在《流行病学与社区卫生杂志》在线版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身高和体重对女性寿命的影响可能比男性大得多。而且对于男性来讲,每天体力活动越多,活的越久,而对于女性,或许每天活动60分钟恰好,活到90岁的可能性最大。
在男性中,身高、体重指数与寿命无关。
窦克非:分叉角度每增加1°,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上升2.6%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等观察了1171例患者的1200处冠状动脉分叉病灶,分析了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结果发现,分叉角度每增加1°,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上升2.6%。作者表示,之前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则发现,高分叉角度是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作者认为,高分叉角度的分支闭塞风险不能被忽视。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4:35:25
0000美国研究称,癌症将成为美国有钱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根据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研究,预计到2020年,美国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死因将从心脏病转变为癌症。研究者指出,美国正处于主要死因的流行病学转变之中。在2003年,79%的地区心脏病是主要死因,癌症是其他地区的主要死因。到2015年,59%的地区仍然心脏病是主要死因,癌症是其余地区的主要死因。收入最高的地区表现出最突出的癌症转移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即刻起效,仅需超声引导!葛均波院士等报告自主研发ValveClamp治疗二尖瓣反流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潘翠珍教授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二尖瓣介入器械ValveClamp对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时,术后即刻二尖瓣几何形状就有明显改善,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ValveClamp的原始创意由葛均波院士团队提出,是一种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其操作方式简单,不需要X射线,仅由超声引导就能完成手术。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5:25:23
0000对于≥60老人,尿酸高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开滦研究1.8万人9年随访结果
很多人在体检时会发现血尿酸升高。河北唐山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对开滦研究中1.8万余名老年男士进行9年随访后发现,血尿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与基线血尿酸水平处于第一分位(51-266μmol/L)者相比,血尿酸水平处于第三分位(337-983μmol/L)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24%和6%。哈医大二院于波联合麻省总医院发布EROSION研究结果:1/4ACS为侵蚀斑块所致,治疗或仅需抗栓
今年全球共有30项研究入选ESC年会的HOTLINE专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团队的EROSIONA研究是本次年会HOTLINE专场唯一一项来自中国的原创性研究。昨日,于波教授联合麻省总医院IK-KyungJang教授共同发布了EROSIONA研究结果。该项成果已同期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杨进刚阜外2023-07-26 16:47:40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