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病例报告(持续30年ST段压低追踪,一个新的疾病出世)
作者提出一个新的遗传性心脏综合征:家族性ST段压低综合征,并提出了其诊断标准:
患者55岁时发生房颤。八年后因室颤心脏猝死。他的儿子和女儿的心电图改变类似,另外四个家庭成员也是如此。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还查了文献,发现有5个家系,都有类似特征:心电图改变表现为持续、稳定、显著的ST段压低,房颤以及室性心律失常,伴随有时轻度的左室功能不全,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家里还有一个16岁孩子有晕厥发作和类似的ST段改变。还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然后室颤,因顽固性心律失常进行心脏移植,但失败了,17岁时去世了。心电图见下:
图1 I,II,aVL,aVF和V2-V6导联均出现ST段下凹型压低
但在运动时ST段压低明显,无症状。
心电图:窦性心律,P波低电压,I、II、aVL、aVF以及V2-6导联ST段下凹型压低。T波上升段可见切迹,V1导联ST段抬高。见图1。
有四名亲属比较年轻的成员,有非常相似的心电图改变。
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来源:BundgaardH, et al. A Novel Familial Cardiac Arrhythmia Syndrome with Widespread ST-Segment Depression. N Engl J Med, 2018,379(18): 1780-1781.
一位63岁患者,发现ST段压低30年。
家族中有两人心原性猝死。有三个人出现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无冠状动脉疾病。
孩子的父亲和叔叔,几乎有完全相同的心电图改变。父亲后来接受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患者从1991~2009年心电图无变化。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通讯文章,作者认为他发现并定义了一个新的疾病。病例很短,但附了一个25页的附件。
1、无法解释的超过7个导联上出现的J点后80 ms处ST段下凹型压低≥0.1 mV。
3、持续心电图异常持续,可因体力活动加重。
2、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
广东军区总医院向定成等:吸烟增加青年男性7倍心梗风险
常有类似“24岁小伙突发心梗险丧命”的新闻见诸于纸端报头,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发生心梗?近期广东军区总医院向定成等就吸烟进行的研究表明,吸烟对青年男性心梗相对致病风险较高,较之不吸烟者可增加7倍的心梗风险。这项研究共纳入2026例心梗患者,和202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非心梗对照者。结果显示,心梗超过半数患者吸烟,吸烟率是对照组的2倍。而≤45岁心梗者84.2%的人在吸烟。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告10例经颈动脉瓣膜置入经验:颈动脉可作为首选备用入路
阜外医院张文佳和吴永健等发表研究称,严重外周血管病变不能经股动脉行TAVI患者,经颈动脉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经颈动脉入路手术未增加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风险。研究者总结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经颈动脉入路行TAVI治疗患者共计10例的介入经验。>75岁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仍有获益!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新分析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基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开展的一项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提示,对于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来说,导管消融可能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该分析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纳入1142例75岁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按1:1的比例分为消融组和未消融组。平均随访39.75个月期间,消融组和未消融组分别有24人和60人死亡,消融组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消融组降低51%。Circulation刊发文章提出心血管病精准治疗概念框架:针对脂蛋白、炎症、代谢、血小板和凝血靶标,多种新药决择有依据
近期,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心血管病精准治疗概念框架。作者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发生12个月后,还可以考虑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或联合使用低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这些多针对不同病理生理学靶点的新药,已经在大型且良好实施的临床试验得到证明。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1:20: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