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研究(四分之一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不足,半数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北学者研究称,根据CHA2DS2-VASc评分,九成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血栓栓塞高危人群,但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不足四分之一。
这印证了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这类人群的抗栓治疗仍须以抗凝为基础。
研究纳入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84例。
本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中≥ 75 岁者占70.1%,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80.6% 和36.9%。
本研究中CHA2DS2-VASc 评分≥ 2 分者占90.1%。但实际抗凝患者比例仅23.9%。
来源:董敏,邹彤,李雨薇, 等.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和血栓栓塞事件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856.
本研究随访4年期间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比例高达50%,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发生率为43.3%。
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却发现,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OR=0.32,95%CI:0.23~0.43,P =0.00),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与未抗栓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差异。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戴汝平和吕滨撰文称,CT心肌灌注成像和CT血流储备分数有助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治疗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脉血管成像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应用技术的发展,除了提供“解剖”诊断功能外,CT心肌灌注成像和CT血流储备分数等功能学CT影像技术也迅速推出。未来应用前景如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汝平、吕滨两位教授就此在本刊进行了阐述。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2:26:070000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团队发现,两种肝脏纤维化程度评分可用来评估住院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
近期,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Fibrosis-4指数、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FS)这两种肝脏纤维化程度评分,可以作为住院心衰患者的风险评估工具,且二者具有相似的应用价值。高血压、坏胆固醇高和高盐是我国冠心病发病三大元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刘世炜、潍坊医学院王春平等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2017年增加冠心病疾病负担的排名前五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坏胆固醇高、高盐、吸烟和坚果摄入不足。与1990年相比,2017年归因于加工肉吃得多、含糖饮料饮用多、肥胖等的疾病负担增幅较大,含糖饮料饮用过多归因分值增幅最大,达到了400%。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2:02:040000“坏胆固醇”一次高没关系,多次都高很危险!开滦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46:470000中国4千万居民研究:PM2.5长期超标增加高血压风险
中国学者开展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长期暴露于PM2.5超过47.9μg/m3的空气中与血压升高及高血压有关。研究发现,PM2.5浓度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呈U型,阈值浓度为47.9μg/m3。图PM2.5与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长期浓度-效应曲线研究分析,PM2.5每超过阈值10μg/m3,则高血压风险增加1%。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0:30: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