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光(每2个老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最好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评估)
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择使用每日1 次服药可控制24 小时血压的长效药物,不仅降压作用更加平稳,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如果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则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但不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如果还没有实现降压达标,都应考虑增加剂量至足剂量。
如果24 小时平均收缩压≥ 130mmHg 或舒张压≥ 80 mmHg;或者白天平均收缩压≥ 135 mmHg 或舒张压≥ 85 mmHg;或者夜间平均收缩压≥ 120 mmHg 或舒张压≥ 70 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王教授强调,对于收缩压在140~159mmHg 而舒张压<90 mmHg 的1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目前缺乏安慰剂对照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证据,许多临床医生在启动降压治疗时仍有很大疑虑,因此仍需在这一人群中开展深入的临床试验研究。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普遍老龄化,老年高血压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负担。
我国2010 版高血压指南建议,≥ 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65~80 岁老年人群持续扩大,应考虑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以充分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在本刊撰文指出,由于老年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特点,诊断和评估需要更加强化的血压监测,最好能够进行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慢性合并症,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等,以及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如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对大部分老年高血压而言,可将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 以下。对于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适当放宽血压至<150/90 mmHg。
如果不能耐受或没有条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进行系统的家庭血压监测作为替代。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测血压2 次,连续5~7 天,平均收缩压≥135 mmHg 或舒张压≥ 85 mmHg,也可诊断高血压。
那么,老年高血压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5 大类降压药物,即利尿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选择α1 受体阻滞剂。
如果以60 岁作为老年的界限值,根据诊室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50%,即每2 名老年人中就有1 人患有高血压。
王继光教授指出,老年高血压危害极大,可导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积极控制血压,特别是控制到达标水平,可显著降低靶器官损害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来源:王继光. 老年高血压现状与问题.中国循环杂志, 2017,32: 1049-1051.
每天半斤奶,远离心血管病!超9万国人分析
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等在9万余国人中进行的研究提示,每日适当多喝点牛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研究显示,与从不喝牛奶者相比,每天饮用牛奶150~300g者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3%和19%。如果牛奶每天饮用量超过300g,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进一步降低,分别降低41%和48%。心衰合并肾病,如何应用新四联药物?欧洲共识
心肾不分家,半数心衰合并慢性肾病,但此时用药会比较棘手。指南推荐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AS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都影响肾功能。对此,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发布了心衰患者应用这四种药物的共识。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0:10:300000河北医大二院傅向华:急诊介入治疗心梗改善冠脉血流新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薛玲等研究发现,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冠脉内应用依替巴肽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增加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半年内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研究显示,依替巴肽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及心肌灌注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急性心梗后1周时依替巴肽组在硝酸甘油介入后缺血范围积分、缺血程度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主动脉瓣反流能否TAVR?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提出影像学新分型
近期,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提出主动脉瓣反流的CT双锚定多平面测量方案和解剖分型。研究发现,CT精准评估选择解剖分型合适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采用国产自展式瓣膜行TAVR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但“瓣中瓣”置入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偏高,患者随访1年心功能逐渐恢复。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6:25:130000美研究:老年痴呆症可“潜伏”34年
老年痴呆症,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过去11年间,从死亡数变化来看,阿尔兹海默病增长了57.8%,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五。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一个人有老年痴呆症症状前34年,大脑就有了变化。研究显示,一个人老年痴呆症症状出现前11~15年就出现了认知障碍迹象,这些微小变化在认知测试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