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孚(中国已启动心衰中心建设和认证项目)
他介绍说,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至少有800万心衰患者,而且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未来还将面对更为庞大的心衰患者群。当前我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心衰管理有所成就,但依然面临三大挑战。
心衰患者控制心率最重要的药物是β受体阻断剂,但当前现状是使用率低,使用滞后,用量不足。
但实际上,BNP和NT-proBNP检测在我国的使用尚不普及。CN-HF研究显示,住院心衰患者检测率仅52.1%。
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认证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心衰中心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以及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
“1个标准”就是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标准;“2个实施”是指实施“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和评估体系,实施线上和线下全方位继续教育平台;“3个结合”,即结合数据库反馈给予中心建议意见,结合理论和临床病例实践授课,结合学会力量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推动中国心衰管理可持续发展。
杨教授指出,心衰患者在实际中还面临看病及住院难的问题,这使得大量患者得不到良好有效的管理。这也是当前面临的第三个挑战——难管理,即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防控体系。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治疗的最后战场。昨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组长、北杨杰孚教授对当前我国心力衰竭流行状况和应对进行了报告。
怎么应对这些挑战,让心衰患者更有质量生活?
另外一项覆盖中国5个地区的心衰患者病例回顾分析也显示,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出院后1年的使用率不到30%。

杨教授介绍说,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与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联盟已启动了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和认证项目,其核心内容和特点是“1个标准,2个实施,3个结合”。
此外,指南还推荐超声心动图作为常规检查,“是每位心衰患者都应当做的检查”。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同时搭建集心衰中心注册及认证管理、医师培训、患者教育为一体的心衰管理公共平台,建立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心衰大数据库、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和培训体系,并不断完善。
杨教授指出,建立规范化心衰管理中心是当前重要的通道。他希望以此推动“规范心衰的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杨教授牵头,我国参与的心衰注册登记研究(QUALIFY)就显示,亚洲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及达标很低,心率控制现状欠满意。
其次就是诊疗欠规范,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心衰诊治差别较大。比如《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强调了BNP和NT-proBNP在心衰诊治中的作用,推荐应用于急慢性心衰的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预后和院内外管理。
具体而言,心衰中心将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
据悉,目前已申报130多家医院。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而我国心衰患者总体上所能获得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低级别医院仍有较大的改善余地。CN-HF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测率为75.6%。
挑战之一就是难治疗,目前中晚期心衰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30.9% vs 34%)。而且心衰作为进行性疾病,不仅死亡风险居高不下,而且再住院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杰孚教授
他指出,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心衰诊疗标准和心衰中心,规范心衰治疗过程中院内、出院前、出院后随访监测、门诊、建立各级医院心衰管理数据库、医务人员中加强指南的推广及应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实施和开展,有助于提高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南充中心医院学者称:肚子大和甘油三酯高的人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多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袁宁、黄晓波等研究提示,将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腰围进行联合,即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HTWC)可作为筛查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项简单、有效且便宜的指标。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选在儿童节前,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
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选择5月31日作为世界无烟日是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2017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对发展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称,目前每年约有600万人死于烟草使用,如果不加强行动,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每年超过800万人。烟草使用会带来痛苦、疾病和死亡,使家庭陷入贫困,国民经济遭到削弱。Circulation杂志:摆脱中年油腻其实不难
相信前不久刷屏的“油腻中年”一词让很多人自感危机。的确,人到中年压力山大,又加上很多人疏于健康管理,难免“油腻”起来,甚至身体“亮红灯”。其实,中年人要想摆脱“油腻”也并非难事。近日发表在知名期刊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年人即便由于长期久坐不动出现了心脏问题,积极适当运动就可增加心脏功能。在家怎么做心脏康复?胡大一等推出中国共识
近期,中国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共识发布,胡大一为通讯作者。共识指出,心脏康复在我国发展缓慢,多数的医院没有开展相关工作。而与在医院中进行康复的患者相比,在家做心脏康复的者的依从性较优,发生死亡、心血管事件、运动能力和可纠正危险因素方面获益相似。美国之前也发布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科学声明”。【下载原文】JACC研究:心碎综合征有三种类型,死亡风险不低于心梗
应激性心肌病是1990年被日本医生Sato首次报道,酷似日本捕捉章鱼的罐子。后来因发现有明显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情况存在,因此被称为“心碎综合征”。以前认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类似的死亡风险。近日,JACC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除了同样发现应激性心肌病的长期死亡风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6:3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