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7,刘文玲,EF值降低是猝死危险分层的绊脚石)
有VT/VF的患者较无VT/VF的患者院内死亡率增加5倍21.40% vs 4.11%(p<0.001),远期死亡率增加2倍32.64% vs 14.95%(p<0.001)。
在8月26日2017 ESC的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猝死危险分层论坛上,来自意大利的Schwartz指出,射血分数(EF值)可能成为评估心脏猝死的绊脚石,因为大多数猝死患者为心功能保留的患者。他认为心电指标如持续性QTc延长是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基线时54例植入了ICD,9例为心脏骤停后二级预防,11例有晕厥伴有或不伴有VT,41例记录到VT,40例无心律失常病史。
3、大多数心脏猝死是心功能保留的缺血性/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先证者的病情;晕厥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预后相关。心脏事件的发生还与 NSVT、右室射血分数和MRI 显示右室运动严重减弱有关。
今后,应通过系统的检查手段改善猝死危险分层。不但要发现危险因子,也要注意发现非心脏猝死的竞争风险。他提出了危险评估流程图(见附图)。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322 例患者进行了基因筛查,在205 例患者中 (63%) 发现了罕见变异,其中 PKP2 基因 (152例)、DSP基因 (18例) 以及DSG2 基因 (16例)。19例携带双变异。未发现罕见变异与与预后相关。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随访中,23%发生过VT但大多数无症状。年龄<45岁、晕厥病史或LBBB型VT及下壁导联II、III或aVF任一导联T波倒置与主要终点相关。然而,多因素分析,只有伴有LBBB VT 和下壁导联T波倒置为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危险因素。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斯堪的纳维亚人群ARVC患者超过2/3的患者随访中无症状,VT或晕厥病史、心电图复极异常与随访中VT发生相关。
患者92例62%为男性,确诊时平均年龄45岁(IQR 33–60) 。86%的患者进行了基因筛查,62%显示基因型阳性,PKP2最常见占(61%),位于第二的是 DSG-2 (23%)。主要终点为心电图首次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或ICD适宜治疗。平均随访3.1年。
来自法国的Gourraud报告他们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注册研究中,究未发现任何心电图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关。
1、目前由于合理的药物治疗,心衰猝死风险在下降。
4、合并症少的患者发生心衰的几率减少,可能对ICD获益。
5、SCD危险分层应个性化评估,包括仔细评价合并症和临床状态,联合应用发现心电不稳和发生基质如心肌纤维化的检查技术(MTWA MRI),心衰生物标记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自波兰的Thomaz介绍了“ST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10年前瞻性研究”。分析了2004-2014年4, 363个连续PCI治疗后患者。
发现入院时有休克、血运重建不充分、新发房颤、有过心肌梗死病史、胸痛>3小时是院内发生复杂是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2、ICD的获益在下降,至少在DCM是这样。
来自德国的Stefan做了以“心脏猝死危险分层:下一步在哪里?”为题的报告。他在报告总也认为,大多数猝死的为EF值保留的患者。而ICD一级预防的指证无论是缺血性还是非缺血性心肌病均以EF值<35%界定,因此,认为目前缺乏特异性猝死预警因子。
因此,认为基线特点即先证者的病情、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决定了ARVC的预后,MRI 显示右室异常也与事件发生有关,罕见变异与预后无关。
ARVC前瞻性研究:室速病史或晕厥病史、心电图复极异常与室速发作有关

心梗合并室速:有VT/VF的患者院内死亡增加5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基线特点决定预后
该研究基于2010年专家组诊断标准入选了法国 15个中心1991-2015年437例患者。其中103 (30%) 的患者植入了ICD。随访25.9月,81例(18%)发生了心脏事件,包括6例死亡, 5例心脏移植,70例发生了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他认为:
来自瑞典的Platonov报告了入选来自丹麦、挪威和瑞典8各中心的心诊断的ARVC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专家组标准。
日行万步,可防癌症和心血管病等!JAMA子刊研究
近日发表在JAMA子刊的两项研究表明,日行一万步有助于降低痴呆症、心血管病、癌症和死亡的风险,而更快的步速更为获益。研究者指出,两项研究提示,一个人要想健康,不仅以日行万步为目标,还应该走得快一些。研究显示,日行万步,全因死亡及癌症、心血管病罹患风险均降低,每日每多走2000步,过早死亡就会降低8%~11%,直至每日万步。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1:11:06
0000老人直立性低血压,要小心跌倒!美研究称:血压降速比降幅更重要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血压调节异常的表现,即在快速站立后出现头晕、黑曚甚至晕厥等现象,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研究称,对于老年人,站起来时血压迅速下降提示身体虚弱和易跌倒。直立性低血压定义为,站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而该研究发现,相比于血压下降幅度,站立后血压下降速度(用血压下降率表示)与虚弱和易跌倒的关系更密切。200余万国人分析:中国女士高血压防治优于男士
近日,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官网发布消息称,英国牛津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患者,依次高7%、6%和3%。研究者称,造成上述性别差异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年龄相关。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注册:半数为二尖瓣反流,知晓率不足20%
阜外医院吴永健、齐喜玲发表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注册登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关闭不全最为多见,仅有不到1/5的患者入院前已知有瓣膜病,约1/3的患者进行有创治疗,有手术指征患者中高危患者占27.01%,未行有创干预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拒绝。吉林大学研究称北方人胖出有因:吃肉、喝酒、结婚和睡眠少
之前有中国肥胖地图显示,北方人多肥胖。近期吉林大学公卫学院WangR等对2万多人进行的研究就显示,在东北3个人中就有1个超重,7个人中就有1个肥胖。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结婚、每晚睡不足7个小时或都是催胖剂。其中,经常吃肉要比吃素者增加47%的发胖风险,经常喝酒要比基本滴酒不沾者增加11%的发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