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上海东方医院张奇等用栓塞微粒球栓塞冠脉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术后监护24 h,患者无不适及心律失常发生,拔出临时起搏。术后1周查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pro-BNP降至1439 ng/L,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最大左心室压力阶差为36 mmHg。
此外,这种栓塞微粒球渗漏风险比液态的无水酒精明显减少,与其他个例报道中所使用的弹簧圈、可吸收明胶海绵等栓塞介质相比,可避免持续性心肌刺激(弹簧圈)及溶解后的血管再通(可吸收明胶海绵)等缺点。
患者为74岁男性,因“反复胸闷1月余,加重1 h”入院。经查,初步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功能Ⅱ级(NYHA);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Embosphere微粒球在临床上多用于各种疾病的血管栓塞治疗,并有不同的规格。冠脉循环中前微动脉直径约为100~500 μm,这一病例中,术者选择了500~700 μm大小的微粒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患者入院2天后行冠脉造影及导管测压示其冠脉管腔无明显狭窄;静息下左心室/主动脉压力阶差达85 mmHg。1周后遂行室间隔支血管封堵术。
术者指出,这类患者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闭塞冠脉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梗死、收缩力下降,减轻流出道梗阻,从而减轻症状。而应用栓塞微粒球完全能达到这一治疗目的。
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奇、杜培朝等尝试应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作为栓塞介质行室间隔支血管的封堵治疗,渗漏风险低,即刻和短期效果好。
无水酒精消融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老办法了,但无水酒精作为栓塞介质,术中溢漏造成的严重并发症风险仍是需要临床医生需要应对的问题。
来源:杜培朝,李纪明,刘晔弘,等. 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401-402.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研究被ATVB选定为封面文章:开胸后肺动脉去神经术—肺动脉高压治疗新思路
导语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长期以来属于世界性难题。传统药物治疗或多联靶向药物治疗都很难逆转疾病进展,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差且死亡率高。有没有好的治疗手段来“破冰”?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浩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肺血管病重点实验室荆志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杨隽等联合开展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肺动脉高压治疗策略。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47:36
0000Heart杂志:吸烟增加中青年8.5倍严重心梗风险
如何毁掉一颗年轻有力的心脏?吸烟。近期Heart上发表的一项英国研究表明,50岁以下的中青年吸烟者其发生严重心梗的风险要比不吸烟和戒烟同龄者高8.5倍。研究显示,只要吸烟,其心梗风险就增加,而且年龄越小,吸烟促其发生心梗的风险就越高。比如在50~65岁时,吸烟者心梗风险是不吸烟或戒烟者的5倍;在65岁以上,则这种风险为3倍。此外,研究还显示,所纳入的<50岁的心梗患者中,75%的都吸烟。Lancet发表伊朗研究称,每天一片复方制剂,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病
8月24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PolyIran研究提示,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吃一片包含四种心血管药物(阿司匹林81mg、阿托伐他汀20mg、氢氯噻嗪12.5mg、依那普利5mg或缬沙坦40mg)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能有效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心衰、冠脉血运重建、中风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四成国人一生中会中风!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
近期,国家脑防委发布了2019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首位。中国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年龄≥40居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推算年龄≥40岁居民卒中现患人数1318万,每年190余万人因卒中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4:16:3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