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于波等研究称(中高危冠心病患者或需强化他汀治疗)
冠状动脉内脂质斑块不稳定,就如为将来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了“炸弹”。
图2 不同弗明汉心脏风险评分(FRS)的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1年内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FCT)和薄帽纤维粥样瘤(TCFA)发生率的动态变化
纤维帽是决定脂质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帽越薄,斑块破裂风险越高。
该研究共观察了69例冠心病患者在开始服用他汀、服用半年、服用1年时97处富含脂质斑块的形态变化。中高危组中男性、高血压、吸烟者比例更高,最小管腔直径和参考血管直径更小。纤维帽厚度最薄处在3个时间点进行了检测。
就他汀治疗强度而言,研究显示,对于中高危组,强化他汀治疗对于纤维帽厚度的影响似乎更为敏感。
图1不同弗明汉心脏风险评分(FRS)的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1年内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
近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等通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发现不同弗明汉心脏风险评分的冠心病患者在服用他汀后,均可通过稳定脂质斑块而获益,其中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后1年内的中高危患者尤为显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Zhu Y,Lin L, Wang C, et al. Impact of statins therapy on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lipid-rich plaques stratified by 10-Year framingham risk score: A seri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 Oncotarget. 2017 Mar 14.
研究显示,他汀可明显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质指数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图1)。LDL-C在服药半年后降低在约70 mg/dL后,就较为稳定。
他汀增加了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纤维帽厚度,薄帽纤维粥样瘤(TCFA,纤维帽厚度≤65 μm)即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则明显降低(图2)。
此外,受试者被给予阿托伐他汀60 mg/d的强化他汀治疗,以及阿托伐他汀2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的中强度他汀治疗。两组间分布无差异。
巨细胞积累、斑块内微通道和胆固醇结晶也是斑块稳定性的重要相关因素。而且巨细胞浸润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他汀在弗明汉心脏风险评分不同的低危组和中高危组中,血脂变化、纤维帽厚度变化以及巨噬细胞积累和胆固醇晶体变化均无差异。
研究显示,在弗明汉心脏风险评分≥10%即中高危患者中,从开始服用他汀到服用半年、1年后,巨噬细胞积累和胆固醇晶体形成显著降低(80.8%, 61.5%, 54.9%)。低危组患者中虽也可见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功能饮料可损伤血管功能
一位青年,一瓶709ml功能饮料,90分钟会发生什么?近日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18年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进肚一个半小时就能损害血管功能。这项研究接受试验的都是20多岁健康且不是烟民的年轻医学生,研究者就喝24盎司饮料前和喝完后90分钟后血管内皮功能进行了测试。中国30年甜饮料相关死亡人数翻倍!中疾控周脉耕等研究
喝含糖饮料危害健康。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研究发现,三十年来,中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研究者分析了过去三十年(1990年至2019年)全国及各省因摄入高糖甜味饮料导致的死亡病例,以及疾病负担。用LDL-C评估他汀疗效不合适?载脂蛋白B更好?!JACC丹麦研究
在当前的胆固醇指南中,对于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主要的干预目标,其他血脂指标仅是次要干预目标。这是因为,既往很多证据表明,LDL-C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关联最为紧密,因此又被成为“坏胆固醇”。然而,近期陆续发表的一些研究表明,实际上,LDL-C水平并不能准确评估心血管风险。不久前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西班牙研究提示,残余胆固醇才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53:590000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等:TAVR术后抗栓仍靠经验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脑卒中与出血作为TAVR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制定兼顾二者风险的抗栓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左文杰等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与指南建议进行了总结,认为TAVR术后的抗栓治疗目前仍处于经验性选择阶段。抗血小板治疗:单用阿司匹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仍需探索我国有1210万心衰!杨杰孚等Circulation子刊研究
北杨杰孚教授联合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在Circulation子刊发表文章称,估计中国≥25岁成人中约有1210万例心衰患者,其中300万为新发心衰。研究数据显示,年龄标准化心衰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0%和275/10万人年。而且心衰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