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孤独症,被证实,刷微信2小时,孤独感增一倍)
有研究发现,社会孤立与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大家都对这个场面很熟悉:在聚集的饭桌上,大家是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本应该热闹非凡的聚会,也变得鸦雀无声。宁愿刷微博、微信,也不愿意对身边的人多说几句。
美国近期一项研究则证实,年轻人如果每天用社交媒体超过 2 个小时,自己的社会隔离感将增加一倍。研究发现,年轻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越多,就越有可能感觉被社会隔离,使用频率也与增加的社会隔离相关联。
来源:Brian A. Primack, Ariel Shensa, Jaime E. Sidani, et al. Social Media Use and 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Among Young Adults in the U.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nline 6 March 2017
作者还鼓励医生询问患者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如果与社会隔离的症状相关,应建议减少使用。
依赖症与孤独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开车去见朋友,你会很快乐;如果你一个人驾车看着旁人的狂欢,你就孤独。
微信孤独症的几个特点包括:(1)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看微信;(2)与朋友不见面,只在微信上聊天;(3)拿起手机就打开微信,以至于忘了自己为什么拿手机;(4)没有网络就焦虑不安;(5)回家不与家人说话;(6)每天玩儿微信超过2小时;(7)不让玩儿手机,情绪就不稳定;(8)拍照片发朋友圈,没人回应就很失落等。
作者指出,人有社会交往的需求,但现代生活让我们远离,虽然社交媒体填补了空白,但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而现在年轻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和社会孤立问题愈发严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称,上网时间越多的人与真实世界中的互动就越少。年轻人最初感到孤独就去玩社交媒体;或者是由于他们大量使用社交媒体,越觉得与真实的世界隔离。
研究中,在控制了各种社会和人口因素后,与每天花费不到半小时的同龄人相比,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两个小时的人,感觉到被社会隔离的比例增加一倍。每周访问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大于58次的人,感觉到被社会隔离的比例则是每周访问少于9次者的3倍。

作者抽样调查了1787名美国19至32岁的成年人,使用调查问卷确定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询问当时最流行的11个社交媒体平台,包括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
由于对微信等社交媒体重度依赖,使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沉湎于虚拟世界,远离了社会,越来越孤独。
欧洲研究:近1/4慢性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半年内死亡或住院
一项发表在EurJPrevCardiol上的研究显示,近25%的慢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半年内死亡或住院。该研究共纳入10个欧洲国家100家医院的2203例有效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或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访半年,有522人死亡或再入院。中国人糖尿病高发十大原因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宁光教授对近10万人的调查则显示,我国≥18岁成人中,按国际标准诊断糖尿病,患病率则高达11.6%,约1.139亿人。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国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是50.1%,也就是说,一半中国是糖尿病的预备役部队。虽然近几年中国群众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但糖尿病人数快速增加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3:20:10
0000吃得咸,还会升血糖!?宁波诺丁汉大学研究
糖尿病患者多吃糖固然不对,那么吃得咸呢?宁波诺丁汉大学YiLin等进行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每天吃盐多,血糖也会差。研究显示,每天食盐>8g的糖尿病患者,与每日食盐≤6g与6–8g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平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更高。每天吃盐多的人,不仅超重和中心性肥胖更为多见,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冠心病的患病率也较高。防治介入后冠脉微循环障碍仍是老大难!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等发表文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容易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率从5%~50%不等。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等发表文章指出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与已经存在的微循环障碍、缺血性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微血管栓塞、患者个体易感性均有关。女士吸烟增3倍脑动脉瘤风险
脑动脉瘤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出血,就可能带来致命风险。而不幸的是,近期一项美国和加拿大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女烟民风险高!研究显示,如果一位女士吸烟,那么其动脉瘤罹患风险是不吸烟女士的4倍;但如果这位吸烟的女士还有高血压,那么这种风险是不吸烟女士的7倍。这项研究对545位30~60岁接受脑部扫描的女士进行了研究。影像学检查显示,这545位女士中有152人罹患未破裂脑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