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一院张钲等(边支血管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经验)
9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这种技术的采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 vs 7.1%)也显著降低,边支血管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均较低。
结果显示,对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2.5 mm 的冠脉病变,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对边支血管进行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与采用钢丝保护技术相比,不仅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97.5% vs 92.9%),而且手术平均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明显减少,术中边支血管慢血流/无复流及冠脉血管受累发生率较低(2.5% vs 16.7%)。
来源:孟晓雪,白明,张钲.边支血管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56-1059.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在采用主支血管单支架技术时,在主支支架释放后,斑块会向边支移位,而边支一旦闭塞可导致围手术期心梗,影响远期预后。怎么解决斑块向边支移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晓雪和张钲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分叉病变处理中,边支血管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成功率高,在不影响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降低了边支血管闭塞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应用于临床治疗。
该研究共纳入8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其罪犯血管为直径狭窄>70%的分叉病变,边支血管直径<2.5 mm。其中40例采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同时行边支血管预扩张球囊保护技术;余者42例,主支血管支架置入时采用钢丝保护技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多次介入治疗,影响搭桥后左室重构改善!日本研究
日本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若搭桥前多次冠脉介入,会影响患者的长期左心室重构的改善。作者认为,对于复杂的冠状动脉疾病,为了有效改善左室重构,可考虑早期搭桥。研究纳入368例未进行过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以及有2次以上冠脉介入治疗的97例搭桥患者。两组患者经过了倾向评分匹配。研究发现,两组10年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无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09-18 09:56:420000诊断为主动脉瘤或夹层,一级亲属应接受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美国发布主动脉疾病诊治新指南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后果严重,堪称血管上的“炸弹”。遗传性胸主动脉瘤/夹层基因检测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建议,如果诊断为胸主动脉瘤或夹层,若诊断年龄<50岁,或50~60岁不合并高血压;有家族史或表现为综合征,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身体使用糖的能力越差,心血管风险越高!Diabetes Care瑞金医院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可能大于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不足,表现为肌肉和脂肪组织不能利用血里的葡萄糖。六成心衰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南京医大一附院研究
慢性心衰引起肺血管阻力升高不是件好事,对于常见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有多少人肺血管阻力升高?又有哪些危险因素?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芳、何源等研究给出了答案。这项研究共对164例接受了右心导管检查的HFrEF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血管阻力≥5.0Wood单位定义为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结果发现,HFrEF患者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的发生率为65.2%。肺动脉去神经术,可防这种肺动脉高压进展!陈绍良等JACC子刊PADN-5研究
6月21日,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等在JACC心衰子刊发表了PADN-5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该研究表明,对于继发于左心衰竭的混合性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CpcPH)患者,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心功能及临床结局。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4:42: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