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大学者巧用心电图P波判断中心静脉置管位置
QRS 波齐平甚至超过QRS 波。
来源:张瑜,郝春艳, 王迎春. 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09.
当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与RA 交界处或RA 顶部时P 波振幅达到最高,与
研究者利用现有的置管材料当场制作简易连接器。本研究中是将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导丝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支撑丝通过肝素帽及生理盐水相连,直接将腔内心电图传递到另一端与导丝相连的RA 电极上,导丝、肝素帽、生理盐水都为无菌用品。
当导管末端由RA 顶部进入心房中部和下部时,P 波振幅开始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向P 波。
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末端位置的判断,临床效果良好。
近期,锦州医科大学郝春燕、张瑜等发表研究称,利用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
若调整失败,置管后还需拍摄X 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当导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时,P 波振幅增高明显;正常体表心电图中QRS 波较P 波高。
因此,研究者认为,心电判断法可以代替X 线胸片判断法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且心电监护与临床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结合可以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置入过程中若没有出现P 波的改变时,可能提示导管末端不在中心静脉内,需及时在原无菌状态下调整导管。
当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头静脉时,P 波振幅与体表心电图无异;
研究者对104 例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 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根据P 波特征性变化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判断结果再与置管后根据X 线胸片判断的导管末端位置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者表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 线胸片。
结果显示,心电判断法与X 线胸片判断法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果一致率为96.2%,心电判断法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100%。
操作者可以根据心电监护仪上Ⅱ导联P 波的特征性改变来判断导管末端的位置。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中国专家共识:反杓型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晨峰血压增高如何处理一网打尽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更好解决?请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制订的《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昼夜节律异常的处理非杓型患者:1.首先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或24h动态血压摸索血压规律。2.晚间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30min左右)有助于纠正血压节律异常。大动脉炎:一种从有症状到确诊需1~10年的病
有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从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需要1~10年时间,从确诊到脑卒中的发生多为0~4年。虽然它是青年卒中的少见病因,但报道渐多。它就是大动脉炎(TA)。如果一个人经常发热、乏力、头晕、头痛、关节痛、肌痛,或者还伴有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若不严重通常不容易引起重视,即使长年累月。但这却通常是大动脉炎无脉前期的表现。当发展到无脉期,则表现为肢体或器官缺血相应的症状。女性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建议用50mg,肥胖/超重者用75~100mg!刘梅林等解读中国专家建议
月经周期,妊娠,绝经……,女性凝血状态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如何在女性中游刃有余地将抗栓治疗优化?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付志方等就《女性抗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建议》进行了解读。凝血状态受雌激素调控作者介绍,女性血小板活性和凝血蛋白基因转录受雌激素调控。使用避孕药、激素替代和治疗、妊娠期、外科术后、乳腺癌放疗均可致血栓栓塞风险升高。中风后应遵循ABC管理路径!欧洲立场文件
我国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1242万人有脑卒中,每年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5月13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卒中委员会发布立场文件,对于优化中风(卒中的俗称)及相关心脏病管理的综合治疗,提出了中风后ABC管理路径。山东学者称,高血压前期时升主动脉弹性即已减退,年龄和收缩压是独立因素
山东学者赵埴飚等在本刊发文称,高血压前期人群升主动脉可扩张性较理想血压者减退,且早于升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和收缩压为高血压前期患者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高龄和收缩压较高的人,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减退越明显。性别、高血脂症与升主动脉可扩张性无明显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