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张慧敏等报告(约45,大动脉炎有神经系统表现,平均发病仅28岁)
研究显示,在2002-01至2013-10就诊的610例大动脉炎患者中,有274例(44.9%)有神经系统表现,其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4.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慧敏、梁二鹏等通过系统回顾本院610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发现,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有多种表现,并与累及动脉数量及部位相关。
研究还显示,最常见的分型为Ⅲ型(广泛型)(40.9%),最常受累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53.6%)。累及3~4 支弓上动脉的患者77 例(28.1%)。
随访3.7年时,有6例患者死亡。心力衰竭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也是存活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事件。
研究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颈总动脉狭窄以及延迟诊断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性较大。研究者指出,对有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有弥漫严重狭窄的患者早期诊断可减少其发生TIA及脑卒中的风险。
这项研究中,有14.4%的大动脉炎患者发生了短暂性脑缺血(TIA)和脑卒中,有7例患者以脑卒中为首发临床表现。
在所伴有的神经系统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头晕(78.1%),而且头晕在非活动期比活动期更为多见。有头晕症状的患者累及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等多支血管的较为常见,而累及单支血管的并不常见,这可能与慢性代偿作用有关。
来源:梁二鹏, 杨丽睿, 张慧敏, 等. 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997-1001.
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多见于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而出血性卒中患者多见于降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发病年龄较轻,仅为28.2岁,而此年龄段神经系统疾病并不多见,故漏诊、误诊率较高。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国外报道,57%~80%的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表现,那么国内患者情况如何,又有什么特点?
此外,晕厥、脑血管事件、视力缺损等在活动期更为多见。研究者指出,这对判断和监测大动脉炎活动性,以及预防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阿司匹林可防癌!?英国研究
50多年前,首次有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对癌症患者有益。从那时起,有关于阿司匹林生物学效应的更多证据不断被报道。然而,关于阿司匹林用于癌症治疗的大量已发表证据均来自观察性研究。近日有英国学者汇总分析了118项已发表的涉及18种不同癌症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在总共约25万例服用阿司匹林的癌症患者中,研究发现,在确诊癌症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率比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低20%。管理慢性心肾疾病,还应重视肠道菌群!河北医大三院学者称
一个人的时候并不孤单,肠道中至少有4万种以上细菌在每日陪着我们。而这些肠道菌群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健康。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陈亚丽、杨晓安等就在本刊谈了谈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病和肾脏病的影响。作者指出,应该重视肠道菌群在心肾疾病中的作用,将肠道菌群管理纳入慢性心肾疾病管理范畴,重视饮食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5:31:520000CAMI研究对比分析北京40年心梗发病变迁:老龄化和农村化趋势明显
据阜外医院杨跃进、许海燕和赵庆豪等结合中国心梗注册登记(CAMI)研究和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40年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地区急性心梗的人口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老龄化和农村化的趋势。与40年前相比,当今北京的心梗患者中>70岁患者比例(15.8%vs25.6%)和农民比例(6.5%vs14.5%)增加。预防心梗的15个细节
心梗一来如山倒,防微杜渐很重要。在平日里,预防心梗要注意以下触发因素:1.缺觉:增2倍心梗风险;2.偏头痛:与心脏病关系密切;3.寒冷:应注意保暖防病;4.空气污染和汽车尾气:心梗发作风险增加;5.饱餐:心脏负担增加;6.大喜大悲:促发心梗;7.剧烈运动或突然大量运动:心梗的重要诱因;8.生气加劳累在1小时内增3倍心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