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张慧敏等报告(约45,大动脉炎有神经系统表现,平均发病仅28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慧敏、梁二鹏等通过系统回顾本院610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发现,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有多种表现,并与累及动脉数量及部位相关。
这项研究中,有14.4%的大动脉炎患者发生了短暂性脑缺血(TIA)和脑卒中,有7例患者以脑卒中为首发临床表现。
研究还显示,最常见的分型为Ⅲ型(广泛型)(40.9%),最常受累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53.6%)。累及3~4 支弓上动脉的患者77 例(28.1%)。
此外,晕厥、脑血管事件、视力缺损等在活动期更为多见。研究者指出,这对判断和监测大动脉炎活动性,以及预防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随访3.7年时,有6例患者死亡。心力衰竭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也是存活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事件。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国外报道,57%~80%的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表现,那么国内患者情况如何,又有什么特点?
来源:梁二鹏, 杨丽睿, 张慧敏, 等. 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997-1001.
研究显示,在2002-01至2013-10就诊的610例大动脉炎患者中,有274例(44.9%)有神经系统表现,其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4.3。
在所伴有的神经系统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头晕(78.1%),而且头晕在非活动期比活动期更为多见。有头晕症状的患者累及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等多支血管的较为常见,而累及单支血管的并不常见,这可能与慢性代偿作用有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颈总动脉狭窄以及延迟诊断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性较大。研究者指出,对有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有弥漫严重狭窄的患者早期诊断可减少其发生TIA及脑卒中的风险。
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多见于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而出血性卒中患者多见于降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发病年龄较轻,仅为28.2岁,而此年龄段神经系统疾病并不多见,故漏诊、误诊率较高。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在快速增加!十年两次大规模调查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卫平等通过对比2007年和2017年两组全国代表性调查发现,与2007年相比,2017年时在20~29岁青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77%,农村地区增加了37%。其中,20~29岁人群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患病率从2007年的6.0%增加到2017年的8.7%。JAMA子刊研究表明,100%纯果汁也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与其他含糖饮料一样没区别
既往研究已表明,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死亡风险也可能增加。而很多人认为纯果汁是含糖饮料的健康替代品,“含糖饮料是垃圾食品,那我就喝纯果汁吧”。然而,5月17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不但软饮料(如可乐)、苏打水、水果风味饮料等含糖饮料对人类健康有不良影响,经常喝100%的纯果汁也同样会导致死亡风险明显增加。4.46万家医院近15万医生调查揭示医生工作现状:每周工作平均超50小时,仅1/4未遭受暴力事件
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在2018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白皮书》),这也是继2015年后第二次发布。这份最新的《白皮书》,是协会在2016-2017年对4.46万家医疗机构共14.62万医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执业环境有所改善,但仍不尽人意执业环境中最让人闹心地莫过于医疗纠纷和暴力伤医。身体形态可预测骨质疏松!阜外医院研究
肥胖与骨骼除了具有密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外,肥胖患者还可以通过机械负荷影响骨的转化率和承载力进而影响骨密度。阜外医院邓桂娟等研究提示,身体形态指数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中与骨质疏松关联强度最大的指标,能够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身体形态指数=腰围(m)/[身高(m)1/2×体重指数(kg/m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