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在JAMA子刊发文称老年房颤患者应优选达比加群(与达比加群降低同等风险情况下,利伐沙班增加出血风险)
“当前虽然市场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但缺乏药物间相互比较。作为临床医生,最想获知的是如何在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时更好平衡获益与风险,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研究机构可提供所需的数据。”他们在述评总结道。
此外,研究还显示,利伐沙班还会增加≥75岁且CHADS2>2分患者的死亡风险。
来源:[1] Graham DJ, Reichman ME, Wernecke M, et al. Stroke, Bleeding, and Mortality Risks in Elderly Medicare Beneficiaries Treated With Dabigatran or Rivaroxaban for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JAMA Intern Med. 2016 Oct 3.
不过Graham等也指出,他们进行的研究主要限于≥65岁老年房颤患者,或许两药在年轻患者中应用结果与此有所不同。
研究显示,在与达比加群降低同等血栓性脑卒中风险的情况下,利伐沙班增加65%的颅内出血风险和48%的颅外出血事件风险,其中包括增加40%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而且颅内出血率甚至超过降低血栓性脑卒中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主要比较了达比加群(150 mg,2次/天)和利伐沙班(20 mg,1次/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Graham等对2011-2014年使用这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118891例≥65岁非瓣膜性房颤医保患者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52240例服用达比加群患者随访了15524人年;66651例利伐沙班治疗者进行了20199人年随访。
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的David Graham等在JAMA内科子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两种药都可有效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但达比加群更为安全。
他们认为,这项来自真实世界的研究提示临床医生在对老年房颤患者处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优选达比加群,而非利伐沙班。
[2] Parks AL, Redberg RF. Comparing Non–Vitamin K Oral Anticoagulants Where We Are Now. JAMA Intern Med. 2016 Oct 3.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我们的研究结果同近期丹麦学者发表的小样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均显示达比加群(150 mg,2次/天)和利伐沙班(20 mg,1次/天)在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无差异,但后者却增加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研究者说。
Parks和Redberg认为,FDA的这项研究是开展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相关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强调了在这一领域进行这样的疗效研究的必要性。
“这项研究为临床医生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来自加州大学的Anna Parks和Rita Redberg两位学者在同期述评中指出。
房颤是老年人群常见病,那么在预防脑卒中方面,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这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哪个更安全有效?
JACC研究称,年轻女士吸烟,心梗危险升高超13倍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吸烟会增加男性和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但女性吸烟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50岁以下的女性,其心梗风险较不吸烟者增加13倍以上。该研究分析了3343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数据,分三个年龄段:18~49岁、50~64岁和>65岁。目前吸烟者的比例在性别之间相似,女性患者占46.8%,男性患者占47.6%。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5:22:10
0000扩心病合并频发室早,家族性发病 | 长治学者病例讨论
杨进刚阜外2023-07-26 17:37:29
0000一个简单心电图指标,可判断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山东学者研究
很多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却表现出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而且远期预后较差,即医学上谓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非阻塞性冠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传华、周宙等进行的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共纳入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疾病患者81例。AHA发表科学声明:Fontan手术治疗单心室患者,30年生存率超80%,但仍面临诸多并发症的挑战
Fontan手术是治疗三尖瓣闭锁、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多脾症、无脾症等复杂心内畸形的惟一的心内矫治方法。Fontan手术使更多出生时只有一个心室的人能够活到成年,但他们独特的循环系统需要终生的医疗护理。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在《循环》上的一份新的科学声明总结了当前Fontan循环患者的管理现状以及今后如何最好地管理这些独特的患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在Circulation撰文,揭示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新机制
关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既往有研究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在心脏代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类因子的具体作用并未阐明。8月2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红良教授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干扰素调节因子中的IRF4可抑制动脉新生内膜的形成,因此可能有利于预防动脉再狭窄。杨进刚阜外2023-08-11 08:41:1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