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缺乏高龄老年人他汀获益证据)
③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用药,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如对于同时使用通过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就应避免使用大剂量通过此途径代谢的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
①高龄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导致肝肾功能减退,要采用个体化策略注重选择不同代谢途径的他汀。对于伴有慢性肾病者,大部分他汀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她指出,高龄老年人群心血管病随年龄增长而风险增高,降脂治疗应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其治疗目标就是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相关死亡。因此,得到最少不良反应的“净获益”对高龄患者尤为重要。
此外,叶平指出,高龄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营养配比,不宜过于严格地控制饮食,饮食的改善主要目的是保持良好营养状态和体力。
④对于伴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的高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小剂量他汀进行一级预防,但缺乏证据。
⑤ 高龄糖尿病患者正在使用他汀并且安全可考虑继续使用;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老年心血管病高级研修班,暨2016阜外医院老年心血管病论坛与北京老年高血压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就高龄老年患者的血脂管理进行了解疑答惑。
目前就他汀作为心血管二级预防药物,较为明确,多项研究表明,75岁以上老人给予他汀治疗均可获益。但目前缺乏高龄老年ASCVD以及预防任何获益的证据。就调脂药物的安全性,JUPITER研究亚组分析显示,他汀治疗不增加老年人不良事件发生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②高龄老年ASCVD患者使用他汀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之后再根据疗效调整剂量;

叶平教授
⑥注意监测药物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肌肉不良反应是高龄患者停用他汀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老年人群由于肌肉容积减少,肌肉代谢较一般老年人群有所变化,加之骨关节病等,更易于出现肌肉不适症状。
⑦ 在LDL-C不达标者可考虑中小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显著升高的LDL-C水平,需要除外甲状腺机能减退,严重肾病和阻塞性肝脏疾病等。
对于高龄老人所担心的他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2014年NLA工作者指出,个案报道他汀与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有关,但并未确认其因果关系他汀治疗的获益要远大于可能的认知减退,如果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需要排查其他原因。
在使用他汀时,叶平指出要注意几点:
常吃花生,还能让人聪明?
不久前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吃花生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脏病。9月20日,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对于健康年轻人来说,经常吃烤花生或花生酱,还能改善记忆力和缓解压力。该研究还发现,花生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花生多酚摄入量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超长链饱和脂肪酸水平升高有关。我国台湾学者报告,假期发病的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
既往研究表明,周末或假期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比较高,这就是“周末效应”或“假期效应”。近期,我国台湾学者开展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提示,脑卒中死亡率也存在“假期效应”,但没有“周末效应”。防治介入后冠脉微循环障碍仍是老大难!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等发表文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容易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率从5%~50%不等。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等发表文章指出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与已经存在的微循环障碍、缺血性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微血管栓塞、患者个体易感性均有关。步速快的人,实际上更年轻!英国基因遗传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将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称作“生命的时钟”,伴随着人的生长发育、年龄的不断增加,端粒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年龄越大,端粒就会越短。白细胞端粒长度被认为是一种生物学年龄指标。近日,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一项纳入40多万英国成年人的新的遗传数据研究显示,步速快的人会较生物学年龄年轻16岁。近8成新冠肺炎患者,半年后仍有症状!Lancet金银潭医院研究
近期,新冠肺炎在国内有所抬头,不同地区起伏报告新诊病例。新冠病毒较为“完美”,传染力强,危害大,得了新冠肺炎出院数月后预后如何?1月8日,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武汉金银潭医院1733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让人很郁闷。该研究发现,在症状发生后6个月,76%的患者仍至少有1种症状,在女性中尤为多见。其中63%的患者存在疲劳或肌肉无力,26%有睡眠障碍,23%出现焦虑、抑郁。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5:05:5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