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血压变化轨迹有四种(血压越来越低更危险)
研究发现,血压越高,卒中的风险最高。但不同的血压变化轨迹的卒中和死亡风险不一样:四型有较高的卒中和死亡的风险,而3型与1型有类似的死亡风险,但卒中风险最高。
近期鹿特丹研究描绘了≥55岁者的在余生的收缩压的四种变化轨迹。并评估了血压变化轨迹评与卒中以及死亡之间的相关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作者认为,血压变化轨迹与与卒中及死亡相关,对于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第一型是血压逐渐增加,五十年内血压从120 mmHg逐渐升高至160 mmHg,这类人所占比例最高,占73%;第二型的特征为由中等血压,但急剧增加,从120 mmHg增加到200 mmHg,占12.2%;第三型是中等血压,逐渐升高又下降,占12.9%;第四型为血压越来越低,这类人最少,占1.7%。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15例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经验:11例ST段抬高,一例80岁老人生气后再犯
应激性心肌病,最初被日本学者所描述,对于国人,都有哪些特点?阜外医院张峻、罗晓亮等对阜外医院确诊的15例应激性心肌病进行了总结: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常有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样改变,伴有NT-proBNP明显增高。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初期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经系统治疗后可明显下降,变化较同期心肌梗死患者更显著。【ACC2016】搭桥可让冠心病心衰患者延寿10年
在ACC2016年会上,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发现,对于冠心病心衰患者,接受搭桥手术并坚持药物治疗,可延寿10年。研究中,仅接受药物治疗的人有66%死亡,而搭桥手术有59%死亡。其中,药物治疗组有49%死于心脏疾病,而搭桥手术仅41%因心脏原因死亡。该研究也同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述评专家对此结果大为看好,认为“非常鼓舞人心”,认为某些患者可获益于搭桥手术。《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病指南》:有三件事比控制血糖重要
近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指南强调了以下八个重要观点。1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其意义超过控制血糖。2服用他汀的重要性超过控制血糖。3对于已患心脑血管病或极高危的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比控制血糖重要。4控制血糖对预防微血管病变有明确证据,应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血糖控制。中国200余万高血压门诊患者合并症分析:华北地区合并高血脂症和冠心病者比例高
近期,一项由中美学者在全国29家医院200多万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显示,18%合并糖尿病,9.2%合并高脂血症,14.1%合并冠心病。研究显示,与女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男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伴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13%,伴冠心病的风险增17%。此外,值得注意的是,45~59岁的中年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要高于<44岁和≥60岁者。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4:56:09
0001腿粗的人不易患高血压!大腿围也有价值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2020科学会议”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腿粗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较低。研究人员检查了近6000名成年人腿部脂肪组织百分比与高血压的关系。这些人平均年龄为37岁,近一半为女性,24%有高血压,即血压>130/80mmHg。通过特殊的X射线扫描测量了腿部的脂肪组织,并分析腿部脂肪组织占全身脂肪组织比例,男性高脂肪的定义为≥34%或更高,女性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