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生团队报告1万例中国房颤注册研究结果,不同医院抗凝比例最大相差17倍,半数卒中高危患者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另外,不同医院房颤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比例差异较大,三甲医院在9.6%~68.4%,非三甲在4.0%~28.2%。这种差异,即使在校正了患者相关因素后仍显著存在。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伴有持续性房颤、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病史或周围血管栓塞史、糖尿病、肥胖以及在三甲医院就诊,都有助于促进口服抗凝药的应用。而≥75岁、阵发性房颤、之前有过出血、高胆固醇血症以及罹患冠心病等因素,则影响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据估算,在中国到2050年>60岁人群中将有520万男性和310万女性患有房颤。房颤之最大危害就是增加卒中危险,而且多致残致死。口服抗凝药的应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我国房颤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状况如何?
图1 2011-2014年CHADS2评分≥2和CHA2DS2-VASc评分≥2的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比例

研究者指出,虽然我国2011-2014年在促进房颤患者口服抗凝方面初有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加强公众对房颤的认识。在发达国家,近1/2~4/5的高危房颤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物。
该研究共纳入CAFR研究中32家医院7977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其中20家医院为三甲医院,有6530例受试患者在这些三甲医院就诊。患者平均年龄为68.1岁,男性占57.5%。其中在非三甲医院就诊患者,年纪更大、女性多见、多合并多种疾病,新诊房颤比例也更高。而在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多医保覆盖比例更高,且接受教育程度较高。
来源:Chang SS, Dong JZ, Ma CS,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Time Trends of Oral Anticoagulation Us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 Study. Stroke. 2016 Jun 9. pii: STROKEAHA.116.012988. [Epub ahead of print]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51.8%的CHADS2评分≥2,或者51.9%的CHA2DS2-VASc评分≥2的房颤患者应用的是抗血小板类药物。其中>41%的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而事实上,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差。
近期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等通过分析中国房颤注册(CAFR)研究发现,2011-2014年,中国房颤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比例有很大提升(图1),但不同医院差异较大,应用比例最低和最高者相差17倍。
研究者认为,今后要从大众教育、医院管理、医患双方等多方面着手来进一步提高房颤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比例,比如开展公众或患者教育项目、建立抗凝门诊、提升医患双方抗凝意识等。
接受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中,CHADS2≥2、1和0分的比例分别为37.5%、32.7%和25.4%;相类似,CHA2DS2-VASc评分≥2、1和0分的比例分别为36.5%、28.5%和21.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英国研究:经常看电视广告的孩子更多吃不健康零食,肥胖风险高
现如今,商业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一些不健康食品的商业广告在狂轰乱炸,很容易被诱惑的当属这些没有自制力的孩子们。英国癌症研究所和利物浦大学学者发表研究称,花更多时间上网或者看电视上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这些商业广告的影响,他们多会纠缠父母购买这些不健康的食物、饮料。他们肥胖/超重风险达59%。研究人员询问了将近2500名7~11岁的青少年有关他们看电视及使用电子产品上网的时间和饮食习惯。世卫组织发布加工食品限钠标准
饮食不健康,吃得咸,是全球面对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年估计有1100万人死于不良饮食,其中有300万可归因于钠摄入过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近日,世卫组织发布了全球不同加工食品的钠含量标准,其中主要针对64种食物和饮料。根据这一标准,每100g薯片中最多应包含500mg钠;每100g糕点或馅饼中最多120mg钠;每100g加工肉类中最多360mg钠。《中国循环杂志》举办年终总结会:影响因子创新高,微信文章超1500篇,80%原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挥别不寻常的2019年,我们步入了崭新的2020年。1月14日,《中国循环杂志》社在国宾酒店成功举办了2019年年终总结会。《中国循环杂志》主编高润霖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郑哲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樊静,以及陈纪林、柯元南、朱文玲、陈兰英、郭静萱教授等编委,共50余位嘉宾出席此次会议。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0:26:11
0000JAMA刊登北京13例新冠肺炎患者情况:全部康复,有1人与武汉无关
2月7日,JAMA杂志刊登了北京市收治的13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这13例患者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文章发表时,这13例患者全部痊愈了。作者认为,这些患者均为轻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4岁;有儿童2例(2岁和15岁),男性10例(77%)。得了中风,心电监测时间越长,发现房颤越多!JAMA两项随机研究
近日,JAMA发表的两项随机试验均表明,卒中患者通过植入式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可检测出更多的房颤。STROKE-AF研究表明,在大血管或小血管疾病所致的卒中患者中,使用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在12个月内发现更多的房颤发作。PERDIEM研究同样表明,在没有房颤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长达12个月的心电监测,与30天的体外短期监测相比,发现的房颤患者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