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万人研究发现(35岁男士12,属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远高于女士)
而且研究者还发现,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与教育水平以及收入高低相关,教育水平或收入越低,风险越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分高危人群主要是男性,多在农村地区(图1)。
近期中国疾病防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张梅等对近7万人研究发现,我国≥35岁人群中就有8.5%的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
研究者指出,今后应该对以上高危人群加强防治措施。
研究者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计算研究对象10年发病预测得分,确定对应的绝对危险,并划分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绝对风险等级。其中高危指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10%,中危指≥5%且<10%,低危指<5%。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65岁男性高危者比例更是高达41.4%,相当于预计在未来10年我国将近有一半老头儿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10%。
来源: 张梅, 黄正京, 李镒冲, 等.中国35岁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 37: 689-69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些年来,心血管病一直红灯不灭,不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而且危险因素流行呈年轻化趋势。
在这项研究中,整体≥35岁人群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得分为5.1,平均危险度为4.2%。其中中危人群比例占19.1%,低危人群占72.4%。
图1 我国≥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人群占比
该研究共纳入相关数据完整者67 214人。其中男性30 362人(加权构成比50.6%),平均年龄51.4岁;女性36 852人(加权构成比49.4%),平均年龄52.0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眼睛可作为心脏病的窗口!柳叶刀子刊研究
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存在视网膜病变,可以提示存在心血管疾病。OCT主要适用于角膜病和眼底疾病的检查。研究者表示,眼睛是了解我们健康的窗口,许多疾病可以在眼睛中表现出来,心血管疾病也不例外。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循环血流量减少,会导致眼部血流不足,甚至可能导致视网膜细胞死亡,这会留下永久性的痕迹,即为“视网膜缺血性病变”。房颤合并心衰治疗,正向导管消融模式转变!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在临床中,房颤和心衰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房颤可导致心衰,也可继发于心衰和心肌病。房颤与心衰并存时,中风风险明显增加,治疗相对复杂,预后较差。6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科学声明指出,目前,对于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治疗策略开始向导管消融模式转变。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0:05:170000美国研究:女性加班有害,男性加班有益
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刊载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加班对女性健康影响尤其大,可能使癌症、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高三倍。不过,男性加加班似乎无伤大雅,甚至从某些角度而言,适当加班反而有益健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依托“1979年国家青年长期追踪调查项目”,了解7500多人32年的工作习惯和医疗记录,发现72%的调查对象一周工作超过40h。意大利研究称,近端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肾损伤发生率高
意大利学者研究发现,近端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肾损伤发生率高达34%。本研究中,急性肾损伤的定义为术后48小时内血清肌酐增加>0.3mg/dl或至少增加至基线水平的1.5倍。研究人员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贫血和基线肾功能下降的患者易发生术后急性肾损伤。北大医院研究称,有危险因素者空腹血糖大于4.75 mmol/L与妊娠糖尿病危险升高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王晨发表研究发现,无论孕前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均随早孕期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尤以有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人群更显著。研究者还发现,年龄≥35岁、肥胖/超重以及糖尿病家族史与早孕期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