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等报告17例横纹肌溶解症诊治经验
来源:黄雨晴, 詹嘉欣, 蒋磊, 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横纹肌溶解症17例诊治经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 68-71.
此外,从患者年龄看,虽然年龄从20岁到90岁不等,但以中老年为主,或与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慢有关。
分析7例死亡病例,研究者认为其中可能原因有四:一是患者大多高龄;二者死亡患者多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进而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再次,多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差;此外,肾脏替代和呼吸机治疗上机时间可能过晚。
他汀相关肌肉症状评估欧洲共识:多发生于应用他汀后4~6周
【JAMA精选】吃他汀后“变胖”之谜揭晓
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下降,及肌红蛋白尿。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其中,所有患者均口服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研究者介绍说,单用他汀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为0.1%~0.5%,而由于代谢途径等原因,联合用药发生率则会上升0.5%~2.5%。
研究者推测,心内科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多与他汀类药物使用或配伍不当有关。
赵水平发表CHILLAS研究:中国ACS患者使用10 mg阿托伐他汀足矣
相关文章阅读:
横纹肌溶解症,约有15%~40%的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病死率高达20%。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冯颖青等通过分析该院心内科救治的17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也发现,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研究者提醒,对一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联合调脂符合当前强调全面调脂的治疗趋势,但研究显示,他汀类联用贝特类药物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是单用他汀类药物的12倍。
该研究共纳入17位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患者均应胸闷胸痛,头晕,心悸,气促等收入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排除了其他各种原因所致急性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各种肌病、蜂蛰伤,挤压伤等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
联用增加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烟酸、维拉帕米、胺碘酮、地高辛、华法林、环孢素A、咪唑类抗真菌药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为此,研究者认为,治疗方面,除补液、营养心肌、碱化尿液等处理外,必要时可早期给予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支持。
在这项研究中,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7例出现发热,5例出现相关神经系统体征。全部患者均出现消化道症状及肌肉乏力或肌痛症状。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这17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均因心血管病相关症状入院,最终7例死亡,10例好转。
【澳大利亚“养生”节目不靠谱的后果】6万名患者拒绝服他汀
这些因素包括:消瘦、老年、女性;伴有系统性疾病;既往降脂治疗有乏力肌痛症状史或肌病肌炎家族史,CK升高史、服用多种降压药物、扩张型心肌病、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等特殊人群;处于应激状态或围手术期等特殊状态;与影响CYP代谢经肝肾途径代谢药物合用;大剂量强化长期使用他汀或与其他降脂药物联用。
研究者指出,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肌肉乏力、疼痛、尿液茶样改变时,应高度怀疑横纹肌溶解症,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密切观察心肌酶、肝肾功能、肌红蛋白、尿常规的变化。以尽早选择治疗方案,避免肾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救治率。
蒋雄京等报告阜外医院介入治疗颅外椎动脉狭窄7年结果:六成患者5年时仍通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对该院既往7年204例患者资料进行的分析显示,经皮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颅外椎动脉近端狭窄(ECVAS)安全可行,中远期通畅率较高。研究显示,粥样硬化性颅外椎动脉近端狭窄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8.5%。支架置入后1年、2年、3年和5年原发性通畅率分别为85.6%,78.6%,72.2%和64.4%。步态异常提示高血压脑损伤!Circulation研究称,长期高血压者,步速慢,步幅小,易摔倒
高血压损害可累及全身。在老年人中,高血压引起大脑血流减少,可致认知能力下降,以及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行动能力受损有关。然而,从二十来岁血压就高估计更麻烦!近日,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年轻时血压就高,即使血压低于'高血压’阈值,到了中年(大约56岁)时,其认知功能明显下降,走路都会不稳当。研究者强调,早年高血压暴露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对于后期的功能损害特别重要。美研究显示,“懒”六年,心衰风险增18%
生活中的中年人,常常有这样三种:一种坚持指南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即坚持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剧烈运动;一种之前不爱运动,之后突然醒悟运动就是生命,开始运动并达到指南所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最后一种,逐渐“变懒”降低了体力活动水平。这样生活6年,未来会发生什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者揭开了这个答案。他们对通过对11000余位成人体力活动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婚姻破裂对男士比女士影响更大!武汉大学789万余人研究
婚姻或许对男士而言更为重要。武汉大学学者对21研究789万余人进行的研究显示,不管是离婚或分居,还是丧偶、从未结婚,只要单着就比已婚人士全因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要高,其中对男性影响尤其大。研究显示,单身会比已婚增加男士46%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女士22%的风险。其中离婚或分居,在男性增加59%的全因死亡风险,在女性增加27%的风险。识别易损斑块,再受质疑!欧洲心脏杂志评述PROSPECT II研究
近红外光谱(NIRS)和血管内超声(IVUS)可识别易损斑块。近期,柳叶刀发表的PROSPECTII研究显示,对于没有显著狭窄的非罪犯冠脉病变,二者联合可检测出脂质含量高和斑块负荷重的高危病变,有高危斑块的患者4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2%。但欧洲心脏病杂志针对该研究发表的述评指出,该研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术中识别非罪犯血管的易损斑块得不偿失,对待高危患者,应加强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