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饮酒有益(或因减压,JACC研究)

而且,每天饮酒、偶尔喝大酒、空腹饮酒会加剧癌症、糖尿病、脑卒中、肝硬化四大疾病的患病风险。
[2]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more than 200 diseases in Chinese men. Nature Medicine, 08 June 2023.
[1]Reduced Stress-Related Neural Network Activit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Cardiovascular Risk. J Am Coll Cardiol, 2023, 81(24): 2315-2325.
研究者指出,当杏仁核过于警觉和警惕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增强,从而促进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并引起炎症细胞的释放。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就会导致高血压、炎症加剧,同时显著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该研究纳入5.3万余名成年人,其中位年龄为60岁,60%为女士,其中45.1%不饮酒或很少饮酒,51%少至中量饮酒。
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新研究提示,与不饮酒或很少饮酒相比,少至中量饮酒(每周1~14杯)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反,饮酒会显著增加61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中33种是新发现与饮酒有关的疾病。
而且,在有焦虑史的人中,少至中量饮酒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得更明显,降幅达40%(无焦虑史者降幅为22%)。
关于饮酒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发现,少量饮酒,可能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但也有研究显示,无论饮酒量多大,均增加心血管风险。
校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分析显示,与不饮酒或很少饮酒者相比,少至中量饮酒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21.4%。
研究者强调,他们并不提倡通过饮酒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因为酒精对人体其他方面有令人担忧的危害。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少至中量饮酒是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目标是找到可复制或诱导酒精的心脏保护作用、但无酒精负面影响的其他干预方法,比如锻炼、减压干预(冥想)、药物。
该研究首次表明,少至中量饮酒在抑制杏仁核活动方面具有长期的神经生物学效应,这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显著的下游影响。较低的神经网络活动一定程度上在少至中量饮酒发挥有益心血管影响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尽管如此,近期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的新分析提示,饮酒对缺血性心脏病或中风没有任何保护作用。
在接受大脑PET检查的713名受试者中,与不饮酒或很少饮酒者相比,少至中量饮酒者的神经网络活动明显降低,表现为杏仁核(大脑中与压力反应相关的区域)中的压力信号减少。
该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少至中量饮酒可长期降低压力相关神经网络活动。作者认为,这种对大脑应激系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少至中量饮酒者心血管事件减少的重要原因。
中位随访3.4年期间,3.6%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来源:
多项研究也发现,任何饮酒量,都会损伤大脑。大量饮酒时,整体大脑活动会减少,这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
【新闻发布会】暂命名新冠肺炎(英文缩写NCP);希望医护人员被尊重、被善待
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简称为“NCP”。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就网友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应:1、一线医护人员会不会把病毒带出来?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6:25:48
0000阜外医院学者推出首部肥厚型心肌病指南:估计我国有100万患者
2017年12月3日,我国首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指南编写主要发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说,虽然肥厚型心肌病不是多发病、常见病,但具有高猝死率、高遗传性等特点,临床识别难,诊疗有待规范,指南的发布对规范化诊治非常有必要。浅低温治疗可保护心肌!阜外医院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后合并脓毒症在心脏重症监护室中常见,如何治疗更好?阜外医院张海涛、秦竹韵等进行的研究提示,浅低温对这类患者有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炎症、氧化应激及凋亡。这项研究为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