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

别再营销灾难了(除了乘客家属,可能看新闻的你也需提防心理创伤)

健康号2023-04-24 09:47:581

此次,东航MU5735事故一出,相同的“灾难消费”戏码又再度上演!

除了乘客家属,远在千里之外的你也可能患上心理创伤

当年马航失联客机出事之后,有一部分人专门蹲守机场,对着悲痛欲绝的失联乘客家属一顿咔咔狂拍。

先是有营销号在东航乘客家属视频底下“正义发声”:请大家别转发视频,尊重他人,保护好他们。骗来一大波点赞和流量之后,自己在主页大肆传播乘客家属的视频。想要私信他?那你就会收到商务合作的联系方式。

直面灾难,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别为自己的“想逃避感”而感到羞耻。

这宗举国震惊的大型空难事件,变成了某些人的新型营销工具,开始利用网络数据的力量吃起了“灾难财”!

东航MU5735客机坠毁之后,一时间举国上下都陷入了浓烈的哀伤情绪当中。我有好几位坐标广东的老同学们已经响应号召,奔赴现场参与救援活动。

对于灾难救援人员而言,看不到支离破碎的躯体残骸可能是一种解脱。否则实践证明,经历过死亡救援活动的现场人员,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地接触血肉模糊的灾难现场,事后会存在可怕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介入。

是啊...很多人都知道要保护好情绪过于激动的乘客家属,在心理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其实不光是乘客亲属,还有几类人可能也需要提防“偷偷找上门来”的心理创伤

乘客家属们越是受不了巨大的心理折磨,因为崩溃而无法正常站立,越成为这帮人绝佳的新闻素材。围拥上来对着“素材”进行一顿捕捉的人们络绎不绝,灾难在他们面前不过是一个可消费的热点话题。

可是,居然有人会指责这类人群,对着他们说出“你对时事、生命过于冷漠!怎么有你这样的人啊?”诸如此类的话。

甚至,有关注多年的人指出,这个百万测评的大V数码博主玩“消费灾难”非常溜了,都是熟手了。曾经在青海地震的新闻下利用电子马达玩起了灾难营销,被人骂了好大一通。

我想说,没有人应该为此背上骂名。在负面情绪面前,想要逃避现实是人的本能、自我保护的第一反应。

有人说,这些捣乱的“害群之马”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是充满同情心的。可你知道吗?越是能够共情的人,刷到的灾难消息越多,越容易患上心理创伤。

正当我为他们提心吊胆的时候,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听说参与过死亡救援的人员,事后都需要心理干预。希望我能熬过来。”

事故已经发生了。如果你有能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受灾地区、救援队员乃至乘客家属的,那请你坚持。如果像大多数人一样,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的,至少也守住人性底线,不要吃人血馒头!而那些较为脆弱的特殊人群,也请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为此感到羞耻。

而另外一位百万测评的大V数码博主呢?在标题上写着东航客机坠毁,开头吸引读者点击之后,直接插入了手机新机发布会的文章来骗点击率?

人与人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很不愿意看一些跟灾难相关的报道消息,总感觉太过残忍,心理无法接受。看到一点新闻,第二天就容易做噩梦。时间一长,好多人不太愿意接触社会上的负面新闻、灾难报道了。

Dr.X说

山西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表面上发了一篇愿该航班的亲人平安回家的海报。背地里却暗搓搓地在海报上附上楼盘案名、电话和地址。堂而皇之地卖起了楼,做起了广告?

直面灾难,我们要守住人性的底线,不让它成为人血馒头。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新闻学的专家建议不要在灾难报道里,使用大量血腥、恐怖的图片。这样不仅会对家属们、幸存者们造成二次伤害,无形之间也会伤害到接收到讯息的人们。

有些人在消费“灾难”,有些人亲历救援而饱受折磨

电视和社交媒体的来临,在心理上缩短了我们与灾难的距离,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健康。

我除了对他们说一句保重好身体,注意安全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事情能做了。巨大的无力感包裹着我。

对于控制不住手指、刷新灾难新闻的普通人呢?当然,接收到相关的新闻讯息,有助于传播有用的求助信息,合理配置社会公众资源来为受灾人群提供帮助。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大脑杏仁核部位会有特定的反应。换句话来说,看到越多的灾难场面,青少年越容易患上心理创伤。

以前的理论总是说,物理距离与灾难现场越远,人在心理上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可那仅是针对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时代了。

事后感觉流量红利收割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不疼不痒地出面道歉。这次明目张胆地再放,整个行为就在向外界说:“我错了,但下次还敢!”

但是!但是一旦你觉得有点心慌、难受、想要逃避现实的话,可能这就是一个信号了:停止接收负面消息,别让你的同理心来伤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自己的至亲就是因为搭乘了一班客机而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失联乘客家属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心理障碍,踏上新一班赶往现场的客机,还要控制自己的悲痛心情。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