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日(捐献热血,分享生命,满血行动派)

随后布伦德尔共做8例此类输血,4例成功,4例失败,成功率达50%。在当时还不知道人有血型的时候,这样高的成功率其实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作为实习生,我当时的职责就是去血库取血再送到手术室。这8个小时里,这段路我跑了不下10趟。4000ml的血浆,2000ml的血浆,相当于把这个年轻人体内的血液换了将近2遍,再加上输液,至少把他的血换了4遍。



刚去医院实习的第一个月,就遇到了一场靠血液维持的生死急救。事情已经过去了7、8年,但是至今我依然清楚的记得患者姓名。也记得那天从下午3点到晚上11点靠输血与时间赛跑的经历。患者是一个车祸伤的年轻人,肝破裂、脾破裂、膀胱破裂、多发骨折。
最早的输血实验是1665年英国生理学家劳厄进行了一只狗给另一只狗的输血实验,并在剑桥大学作了演示。
有了血型系统,输血成功率得到了保障。但万万不能忽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抗凝。杀过鸡的人都知道,鸡血放出来没多久就凝成胶冻状,甚至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人的血也一样,血凝住了还怎么输血呢?
他的命是所有医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有我的一份辛劳,更重要的是那6000ml的血液,为他赢得了时间,迈过了鬼门关。
#满血行动派#
如今输血术已经作为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了近百年,造福了一大批患者。外科手术的飞速进展,也得益于输血术。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自体血回输大大地增加了自身血容量的库存。准备做手术的患者先把血抽出来,作为手术用血的储备或是手术中的出血经过过滤再输回患者体内。不仅不用担心血型、疾病传播等问题,还大大节约了血液资源。
因为那么多的脏器破裂,需要多个学科通力合作,况且复杂的伤口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轻易处理。一线医生发现处理不了,就得打电话叫二线医生,二线医生处理不了再叫三线医生。凑齐各个学科的专家团队,需要很长的时间,等人都来齐了,其实很多看似不能完成的手术,在高手和大师的眼中便是手到擒来。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需要输那么多血?

两例手术中血液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又到了一年「献血日」,正是有着这么多无偿献血者的存在,才会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有可使用的安全血液。那一本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记录的是无偿献血者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血液将经过多少道检测的程序,也不知道血液最终抵达何方,但我们深知它一定去往最需要它的地方,努力挽救每一条生命。让拥有健康体魄的我们,在身体状况良好时,「撸」起袖子勇敢地献血吧!
现在我们知道,没有配型,越多的人给一个人输血,导致排异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验的失败是理所当然。
成人平均是4升左右,大概是全家装的可乐2瓶,一斤装的白酒4瓶,倒出来大概有一大盆,大半桶的样子。
那为什么不让这些专家教授时刻待命?我想答案不需要我说,一个医疗投入仅仅占GDP5%的国家,哪里有那么多的医疗资源。还好输血及时,可以帮助患者等到那一刻。
手术在2015年的平安夜开始,在所有专家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患者手术成功,恢复良好。也许要归功于主刀医生的高超技术;也许要归功于平安夜的护佑;也许还要归功于输血术和Rh血型的发现,不然这个患者很可能因为失血死亡或者因为溶血死亡。
第一例人体试验是1818年英国产科医生布伦德尔为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输血,他是通过多人为一个人输血,共输注血液350克左右。输毕,病人一度出现过情况好转迹象,但不久即陷入休克,最后死亡。
针对这些死亡的病人进行分析,主要是输血后有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迅速溶血,导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
最近,我们在临床上就遇到一个这样的患者,他的大脑里有一个很大的动脉瘤破裂了,脑动脉瘤就相当于颅内的定时炸弹爆炸了,极度危险。发现患者是熊猫血型之后,需要更长的时间调取存血,家属心急如焚。
那天11点之后再没有送血过去,也大抵知道他的命保住了,后来进入ICU继续治疗,我就几乎忘了这回事。直到2周轮转到普外科,在病房里偶然碰到他,虽然没有参加手术,但这个名字记得真切。那是个25岁的年轻人,已经神采奕奕,面容与常人几乎无异。给他换药的时候看见他从胸口上一直延伸到下腹那条长长的手术瘢痕,顿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今天是第十六个「世界献血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献血和普及安全输血,口号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二十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大约是30万,到了2018年接近1500万人次。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输血不仅赢得时间,还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空间。刚才说过,一个人的血量是4升,长时间的复杂手术出血可能不止4升,患者血流干了,都撑不到手术结束。但是边出边输,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开始只有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从我的血管里输入到你的血管,即使这样血凝块还是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堵塞,甚至死亡。聪明的医生又开始进行尝试,经过了一些失败后,终于发现了枸橼酸钠可作为合适的抗凝剂,并沿用至今。
1907年1月1日生物学家兰茨泰纳于1901年第一次描述了血液之间的相容性和排斥性,并提出了ABO血型的系统,因此兰茨泰纳于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今天,Dr.x用职业生涯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两次关于血液的「战斗」故事,来和大家一起聊聊献血和输血。
一夫一妻制,走向衰落?未来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这3种婚恋模式!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婚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能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也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然而,近年来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正在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有人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几种新的婚恋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一夫一妻制,您认同这种说法吗?一、同居而不结婚的婚恋模式健康号2023-05-06 10:39:290000跑步怕膝盖受伤?做好这4个步骤,让你大胆去跑
很多人一提起坚持跑步就会联想到膝盖受伤,似乎长跑在很多人心里都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我们在坚持跑步的时候经常听到那些不怎么运动的人对我们说跑步的不好。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只要聊到了跑步,一定说我们是经常跑长跑的人,他们八成会问一句,跑步不是会伤膝盖吗?你的膝盖受伤了吗?健康号2023-08-04 18:31:070000张子枫女大十八变,身材也跟着变了样,小蛮腰很有看点
张子枫与《家有儿女》中走出来的杨紫和张一山一样,都是童星出身。在她几岁的时候就出演过很多剧中明星小时候,当时的张子枫大眼睛小脸盘,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的,很灵动。可能因为小时候太可爱,所以大家忽略到的她的演技,长大以后,张子枫参演过很多剧集,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唐人街探案》中影片最后的邪魅一笑,让人意识到张子枫已经蜕变成一个大姑娘,她的演技一直非常在线。但是长大以后的张子枫脸上有一些肉肉的。健康号2023-07-06 22:52:5200008个威猛逆天的身躯,地球级别的肌肉巨兽,冲击人们的认知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下一跳!这是地球人吗?难不成从火星来的?这肌肉体型就像是PS给P出来的!要不是亲眼见到被人拍下来,还真不敢相信有这么强悍的肌肉巨兽人!长知识了!这8个威猛逆天的身躯,地球级别的肌肉巨兽,冲击人们的认知!健康号2023-07-16 00:32:360000减肥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喜欢做的这些事情,到底对不对?
减肥是一个很多人都经常提及的话题,也是夏天最热门的话题。减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为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能掌控自己的身体。最关键的是,现如今肥胖人群很多,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也要进行瘦身消脂,让我们的体重趋于正常的阈值。健康号2023-06-28 22:10: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