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44

经方太美丨三仁汤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8-01 20:54:550

三仁汤出自温病,但是我在运用的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卫阳为湿所遏,不能达表,故恶寒;

白蔻仁、半夏芳化燥湿,醒脾利气,恢复中焦运化;

此证平时并不发热,唯午后阳气得天时相助方致午后身热;

六经属于:阳明太阴合病。

四诊:症状已不明显,血压140/90mmHg,自我感觉不错,去滑石,薏仁30g,半夏15g,牛膝15g,7剂。

在经方医学体系里面,三仁汤属于:

发现血压增高4个月,头晕3个月。

一诊:考虑太阴病夹瘀,夹饮,用的是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症状改善不是特别的明显。

方用杏仁宣降肺气,启上闸以开水源,合行气的厚朴疏畅三焦气机,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

男性,50岁

自我服用一粒硝苯地平片,及其不舒服,无恶风怕冷,无口干口苦,纳可,能入睡,大便正常。

患者诉4个月发现血压增高,最高150/101mmhg,当时未服药治疗,3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头胀,无呕吐。

薏仁45g,杏仁10g,白蔻仁10g,竹叶6g,厚朴15g,姜半夏30g,滑石30g,通草10g,竹茹10g,陈皮15g,茯苓45g,枳壳10g,5剂,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高血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年轻,二是血压并不是特别高,三是时间不长,四是未服用降血压药物。

湿温初起,邪犯上焦,肺失宣降,不能正常敷布津气,湿郁少阳三焦,故身重疼痛;

经过治疗后,今天随访,血压已经恢复正常,不用服用降血压药物。

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组成。治以清热解毒,芳化淡渗为法。

二诊的时候水饮有化热,湿浊内蕴,困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常,用三仁汤、温胆汤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清利头目。

上述诸证均为湿郁表现,且有面色淡黄,舌白不渴,故属湿胜热微。

薏苡仁、滑石、通草甘淡渗湿,通调下焦,祛已停之湿;

内犯胃肠,纳运失常,故胸闷不饥;

舌胖大水滑,淡暗,脉弦滑,弦细。160/98mmHg

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合而用之,能呈清热除湿功效。

此后患者以上药加减间天服用2个月左右,血压基本稳定。

经典案例:

茯苓45g,桂枝30g,白术20g,盐泽泻24g,炙甘草10g,牡丹皮10g,燀桃仁10g,赤芍15g,龙骨45g,牡蛎45g,牛膝4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放血一次。

三诊:头晕,头胀减少,自觉身轻,纳差好转,血压150/92mmHg,脉弦滑,舌红苔白腻,守上方,继续服用加地蛭丸。

方中杏仁辛开于上,薏苡仁淡渗于下,白蔻仁芳化于中,分而言之,三仁照顾三焦,合而观之,辛开、燥湿、芳化亦为除湿而设,体现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配伍形式。

清阳不能上头,反为浊阴蒙蔽,故头昏重痛;

我在临床中运用三仁汤的体会:

湿温初起,邪留气分,湿胜热微,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

患者服用后做头晕减,但是还是头胀如裹,沉重感,血压变化不明显,纳差,身重,脉弦滑,舌红苔白腻。

病性:热,寒。

病位:里,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