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1

伤寒论学习(347条,350条)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9 10:45:480

伤寒论学习:275条-278条

伤寒论学习:247条-250条

伤寒论学习:323条-326条

伤寒论学习:267条-270条

伤寒论学习:172条-174条

伤寒论学习:339条-342条

伤寒论学习:37条-39条

林利城:伤寒五六日,这是邪传半表半里的时间,没有结胸的表现,腹软不实硬,脉虚,这是虚证,这时候出现厥逆,不能误以为是实证而用下法,这实际上是血虚而导致的厥逆,误用下法只会使身体更加虚弱危重。

伤寒论学习:82条-91条

伤寒论学习:243条-246条

伤寒论学习:251条-254条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347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林佳明:血虚厥证禁忌,伤寒五六日过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出现厥证,没有结胸,排除了痰厥,腹濡,排除了燥热的热厥及寒冷寒厥,脉虚为正气虚衰引起的厥证,虚证,不可以下,下之死。

伤寒论学习:70条-72条

伤寒论学习:151条-154条

伤寒论学习:279条-282条

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伤寒论学习:67条-69条

伤寒论学习:263条-266条

《脉经》上讲浮脉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并不是《中医诊断学》上讲的“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不空。”按照《脉经》的解释,浮脉也有可能是浮阳外越的脉象。

燕子:太阳伤寒到五六天,病往半表半里传,不结胸是肚子也软,脉也虚,没有实象。因为津液虚、血液虚,复厥。因胃虚谷气不布,血液不达于四末,故厥,为虚寒之厥,不可下,下之利不止,死。

伤寒论学习:101条-103条

李沫川:伤寒五六日,计日传经当在少阴或厥阴。不结胸,邪气没有内陷与痰、水相结。腹软,没有入于阳明。邪气应还在表。而出现厥证。是正气本虚。外寒入营血致厥?

燕子:微厥可由于热微,脉滑为里热,里热盛则脉滑又大,如果太阳伤寒脉滑而厥,肯定里有热。本条是厥深热深,热厉害,厥当然也厉害,干脆用白虎汤。

伤寒论学习:331条-334条

伤寒论学习:343条-346条

伤寒论学习:319条-322条

伤寒论学习:239条-242条

若按以上的解释,促脉是热极之脉,岂可炙之?况且脉搏间歇应该是“结脉”。故遵胡希恕“寸脉独浮”之论。

伤寒论学习:73条-75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伤寒论学习:307条-310条

伤寒论学习:271条-274条

伤寒论学习:327条-330条

伤寒论学习:112条-118条

伤寒论学习:259条-262条

阳明实热证,自然是白虎汤主之。但是厥症因虚者多、因实者少,临床上必须明辨。元朝的李东垣曾特别指出:“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患者将性命和全家幸福交付到医生手上,是对医生抱有莫大的信任。虽说医院里有误诊指标和死亡指标,但作为患者谁也不希望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望医者慎察之。

伤寒论学习:54条-56条

伤寒论学习:50条-52条

患者寸脉独浮,言外之意就是关尺脉沉弱。此时手足厥逆,自然是阳气欲脱之证,故炙之。

伤寒论学习:211条-214条

伤寒论学习:303条-306条

林佳明:太阴太阳和病,手足厥冷,虚寒明显,可灸。

伤寒论学习:98条-100条

伤寒论学习:283条-286条

伤寒论学习:40条-42条

伤寒论学习:156条-158条

燕子:促脉,寸脉浮、关以下沉的脉。如果手足厥逆,胃虚相当重,舍表救里,灸之。如果吃药,用四逆汤。

伤寒论学习:223条-226条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文诚: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说明热已入里,热迫利行,热使人厥,这更难治点,这条要与350条结合来理解。

伤寒论学习:95条-97条

林利城:伤寒厥逆,脉滑,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证,在这里表示里有热,这个厥属于热厥,是阳气郁闭于里所致,治疗上选择白虎汤清泻阳明之热,热得清则气得通,厥逆可愈。

伤寒论学习:166条-170条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

伤寒论学习:255条-258条

伤寒论学习:219条-222条

伤寒论学习:186条-189条

伤寒论学习:287条-290条

林佳明:这条有两种不同的解读,结合条文更支持太阴病虚寒不能温煦阳不达末的厥,又发热,应该扶正,又七日而下利,虚之又虚,又有发热,桂枝人参汤?

天津-猫猫:脉滑主痰饮、食积、实热、妊娠,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诊断。现在患者出现厥症,这一般与妊娠没有关系。食积不会致厥,但食积化热却有可能。所以痰饮和实热的可能性最大。后面“里有热”已经点明了病机,所以这不是厥阴病,而是阳阴病。胡希恕认为是热厥,热深者厥亦深;曹颖甫认为是阳盛格阴;陈亦人认为是热邪内闭,使阳气不能外达。三位大师所讲的都有各自的道理,都可以参考。倪海厦认为是体内的水不够,没有道理。

林利城:促脉,就是寸脉浮而关以下沉,说明表未解而里虚。如果还伴有手足厥逆,那就说明里虚得厉害,可以用灸法回阳救逆。

伤寒论学习:64条-66条

伤寒论学习:215条-218条

伤寒论学习:199条-202条

伤寒论学习:57条-60条

伤寒论学习:315条-318条

伤寒论学习:291条-294条

伤寒论学习:43条-46条

伤寒论学习:182条-185条

伤寒论学习:175条-178条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伤寒论学习:235条-238条

林佳明:脉滑为阳证,主热证,为实证,此厥为热厥,表为厥,里热,如11条说的真热假寒,白虎汤清里热,能清能透,阳热能清,厥逆就好了。

各位老师、同道们,今晚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精彩的讨论,期待下一次的分享!!谢谢!!

伤寒论学习:295条-298条

伤寒论学习:335条-338条

伤寒论学习:299条-302条

伤寒论学习:135条-138条

伤寒论学习:311条-314条

伤寒论学习:159条-162条

伤寒论学习:227条-230条

伤寒论学习:144条-147条

天津-猫猫:不结胸,腹濡,提示胸腹部没有实邪。换言之,有实邪时胸腹部会变硬、会拒按。脉虚是津血亏虚。这时候的厥症肯定是津血不足引起的,应有四末失温之象,当然不能用下法,下之则死。

伤寒论学习:190条-194条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伤寒论学习:231条-234条

伤寒论学习:207条-210条

天津-猫猫:促脉:脉来急促而呈不规则间歇。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即窦性心动过速(90-140次/分钟)伴发早搏者。——摘自“百度百科”

燕子:伤寒发热而厥,五六天以前不下利,七日下利,病由轻到重,病不好治。

伤寒论学习:203条-206条

天津-猫猫:发热而厥往往是津血亏虚,阳气不达四末所致。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对较长的时间,患者开始出现下利,这是胃气衰败的征兆,难治。

文诚: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指里热太重,可把人热晕,但前面放个伤寒,说明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受寒化热转变而来,这条放在厥阴是为了与其他厥症相类别。

伤寒论学习:195条-198条

伤寒论学习:61条-63条

伤寒论学习:76条-78条

伤寒论学习:163条-165条

林利城:发热而厥,结合条文整体的意思,这种厥是胃虚引起,胃虚津液不达于四末,所以出现厥,如果第七天还出现了下利,那就说明脾胃虚弱得厉害了,这病就比较重,比较难处理。

精彩发言

伤寒论学习:47条-49条

伤寒论学习:179条-181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