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335条,338条)
伤寒论学习:37条-39条
蛔厥,人吐蛔,因为脏气虚衰的不严重,病人安静,因为胃有寒,寒往上攻,为脏寒。蛔厥为厥阴病,乌梅丸主之,不只治蛔厥,也治久利有虚寒。
伤寒论学习:211条-214条
精彩发言
天津猫猫:脉微而厥、肤冷,这都是阳虚的症状。管子曰:“躁者不静。”条文中说“其人躁”不是指烦躁,而是指躁动不安,估计是攒空捏线、循衣摸床之类的举动。而且“无暂安时”,这是“脏厥”,是脏气衰败的表现。具体是哪一脏呢?喻嘉言认为是肾,柯琴认为是肝,胡希恕认为是胃。
伤寒论学习:98条-100条
宠冠松:手足逆冷必伴有发热,先见发热,后见厥冷,见厥冷而热不退。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是指热邪深,厥冷则重,热邪轻,厥冷则轻。热厥的治则用下法,若误用了汗法,必口伤烂赤。
燕子:脉微而厥,人特别虚,至七八日,不但四肢厥,营卫也不行,全身皮肤都冷。正不能胜邪,这个人只躁而不烦,没有一刻安静,脏气虚败的厥,非蛔厥,死证。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335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林利城:伤寒,厥逆,脉微,到七八日,全身皮肤发冷,病人躁,没有缓解的时候,这是脏厥,是脏气虚败的这么一种厥,不是蛔厥。蛔厥的人,应当有吐蛔。病人一般都比较安静,有时候就有烦躁者,这是胃里有寒了,蛔虫怕寒,就往上爬到膈上,所以出现烦烦,过一会儿重新回到胃中,又恢复安静。人进食的时候,蛔虫闻到食物的味道,又开始活动,就会出现呕吐、烦躁,呕吐的时候常常吐出蛔虫来。蛔厥的治疗主方是乌梅丸,方中乌梅酸以安蛔,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等辛以伏蛔,黄连黄柏苦以下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白蜜、蒸米诱蛔,共奏祛蛔之功。乌梅丸还可以治疗久利。
伤寒论学习:231条-234条
伤寒论学习:303条-306条
伤寒论学习:54条-56条
林佳明:伤寒脉微而厥,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这属于太阴病,阴寒过盛而烦躁,内脏寒气旺盛,阴阳欲绝,脉微无阳,用通脉四逆汤,后面讲的蛔厥,表现为上热下寒的乌梅丸证。
伤寒论学习:311条-314条
伤寒论学习:203条-206条
伤寒论学习:73条-75条

伤寒论学习:43条-46条
伤寒论学习:299条-302条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伤寒论学习:247条-250条
蛔虫有“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点,所以方中用了酸、苦、辛三种味道的药材。肾阳不足,四末失温,故用附子、蜀椒温之。肝阳虚馁,气机失常,故用干姜、细辛散之,兼用当归、桂枝养血通脉。黄连除心中疼热。乌梅收涩止利、生津解渴。人参固中洲、除消渴。米饭养胃,白蜜缓急。
蛔厥表现有吐蛔虫史,出现时烦时止,得食而烦,须臾复止的特异临床表现,即是肠道里的内环境温度改变脏有寒,使蛔虫变得不安分了,由下窜于上甚有吐蛔现象。治疗以乌梅丸散寒驱蛔。
伤寒论学习:186条-189条
伤寒论学习:151条-154条
伤寒论学习:271条-274条
伤寒论学习:195条-198条
伤寒论学习:112条-118条
伤寒论学习:95条-97条
伤寒论学习:166条-170条
伤寒论学习:315条-318条
参与者:
庞冠松:厥的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生理状态下,阴血阳气循行周身,外养四肢百骸,内养五脏六腑,气血通畅,则厥逆不生。厥的表现是手足厥冷,手足发凉。
伤寒论学习:47条-49条
燕子:厥,阴阳气不相顺接,津液、血液不达四肢末,手足四肢逆冷。
林佳明:厥热往复,与正邪分争相同。
伤寒论学习:259条-262条
伤寒论学习:61条-63条
时间:
伤寒论学习:279条-282条
伤寒论学习:207条-210条
伤寒论学习:291条-294条
天津-猫猫:晕厥了五天,醒了后仍然发热,同样也是五天。第六天若不复厥,说明热势在减退,患者趋于康复。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伤寒论学习:227条-230条
伤寒论学习:319条-322条
伤寒论学习:179条-181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伤寒条文:335条、336条、337条、338条
2018年11月13日20:00-21:00
林利城:伤寒四五日出现四肢厥冷,必定是伤寒一二日即有发热,这种厥是热郁在里,阳气不能外达,是热厥,先有发热,后有厥冷,厥冷得厉害的,前面的发热也一定是厉害,厥冷得较轻的,前面的发热也比较轻,这种热厥应该使用清下之法,无阳明腑实者使用清法(如白虎汤类),有阳明腑实者使用下法,而误用汗法,必定热势更炽,津液更伤,出现口伤烂赤。
天津-猫猫:这个厥不是热厥而是指寒厥,是四末失温的那种厥冷。天之至宝乃一轮红日,人之至宝乃一息真阳。阳气不到之处,身体便会发冷。人若是死了,全身都没有阳气了,所以尸体是冰冷的。阳气弱时,四肢是最远端,阳气最难顾及,所以手足逆冷,这是阳气不足的症状。
伤寒论学习:243条-246条
伤寒论学习:255条-258条
伤寒论学习:215条-218条
伤寒论学习:219条-222条
伤寒论学习:50条-52条
伤寒论学习:239条-242条
伤寒论学习:287条-290条
伤寒论学习:101条-103条
伤寒论学习:172条-174条
伤寒论学习:67条-69条
伤寒论学习:40条-42条
林佳明:厥,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不和,应升不升,该降不降,就是升降出入出了问题,表现为手足逆冷。
伤寒论学习:159条-162条
林利城:伤寒,厥冷五天而发热也是五天,这是阴阳的一种平衡关系,假如发热了五天,第六天应当要厥冷,却没有出现厥,表示阳气恢复,能压制过阴气,病就好了,这是因为厥冷发热终不过五日,若发热五日后,第六日它不转变为厥冷,就知道它是阳气恢复,必愈。
伤寒论学习:156条-158条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伤寒论学习:76条-78条
伤寒论学习:57条-60条
讨论内容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
伤寒论学习:327条-330条
伤寒论学习:323条-326条
伤寒论学习:82条-91条
林佳明:热厥,里实厉害,该用承气汤类方,用汗法,伤及津液,火热上炎,会溃烂红肿,
各位老师、同道们,今晚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精彩的讨论,期待下一次的分享!!谢谢!!
文诚:说了人身与外界的阴阳气不相交接,以及人体内部的气相交接都不太好,就称之为厥。
伤寒论学习:223条-226条
脏寒与蛔厥的症状差不多,只不过蛔厥当吐蛔,而脏寒是病者静,而复时烦。这里讲的是鉴别诊断。那么蛔厥和脏寒的共有症状应该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之利不止。”
伤寒论学习:331条-334条
伤寒论学习:135条-138条
伤寒论学习:275条-278条
林利城:出现厥逆的原因是阴阳经脉之间气不能顺接。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交接于足趾,气血流注于经脉之中。或是阳气亏虚,或是阳气被郁,导致气血不能流通于十二经脉则发生厥逆。
庞冠松:厥五日,热也五日,厥热日数相当,而热五日后没有再出现厥冷,说明阳复阴退,其病即可自愈。
伤寒论学习:251条-254条
伤寒论学习:263条-266条
方中黄柏的用意,自古众说纷争,大多主张滋阴补肾。然黄柏苦下寒清,岂有滋补之理?又有人称黄柏泻膀胱湿热,给邪气以出路。然患者上热下寒,岂有再清下焦之理?还有人解释为先清后补,属于六味地黄丸的思路。然为何不用力缓之泽泻,而用大寒之黄柏?此药用意,实在令我不解。
伤寒论学习:199条-202条

伤寒论学习:64条-66条
伤寒论学习:283条-286条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燕子:热厥,热伤津液,热气壅满于里,阻碍气血通畅,实热使血液、津液不达于四肢未而厥冷。热厥应下之,不能用温性发汗,否则伤津液,口伤烂赤。也不能用大温里(四逆汤),非药死不可。
伤寒论学习:190条-194条
庞冠松:脏厥,为脏气衰竭,四肢厥冷,皮肤发凉,躁动不安,正不胜邪,病情险恶,预后不良。
伤寒论学习:182条-185条
伤寒论学习:70条-72条
伤寒论学习:235条-238条
伤寒论学习:144条-147条
伤寒论学习:307条-310条
天津-猫猫:这种厥不是寒厥而是热厥。这种厥也不是四末失温的手足厥逆,而是气闭神昏的晕厥。其病机为里实热,热扰心神,所以“厥深者热亦深”。这不是厥阴病,而是阳明病,宜大承气汤下之。我个人推测,患者应该还有发热、汗出的症状,这是里实热迫津液外出所致。医生一见发热、汗出,就直接用了桂枝汤,属误治。
下面又讲了蛔厥。蛔虫喜温恶寒,寄生于小肠之中。当人体环境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时,蛔虫就喜欢往上钻,一般是往胆或胃里钻。胃里有胃酸,不利于蛔虫生存,所以就吐蛔。钻进胆道里就会引起发炎,患者就会寒战、高热,可以用乌梅丸治疗。
伤寒论学习:267条-270条
伤寒论学习:295条-298条
伤寒论学习:163条-165条
伤寒论学习:175条-178条
止咳糖浆致60多名儿童死亡?小心2种止咳药,已被列入“黑名单”
最近天气转凉,不少人都开始咳嗽起来,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小朋友。可是谁能想到呢?喝了止咳糖浆之后,反而会让人生病、甚至死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前几天,世卫发出了一则警告,印度出口的4款感冒、止咳糖浆含有过量的污染物,可能会引发急性肾损伤。不仅如此,当地医务人员发现了不少儿童死于异常的肾脏问题。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健康号2023-04-23 20:14:050000最新五大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是一种心态!懂点健康养生,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让养生成为一种习惯!物质生活好了之后,很多人都开始追求健康的方式。在我国,每年都有患疾病的人群,而且最危险的一个现象是:有不少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是属于亚健康的情况。健康号2023-05-28 02:21:440000警惕!台州22岁女孩经常胃痛、恶心呕吐,医院一查是胃癌!这个习惯,害了她
当你正享受一杯热腾腾的浓茶一锅辣得过瘾的火锅一瓶劲爽十足的冰可乐时殊不知消化道可能正在悄悄萌发肿瘤早期不易被察觉相关资料显示,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胆管癌等,占恶性肿瘤的50%-60%,因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乃至全球都位居高位。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