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0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9,天地相和,以降甘露)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8 00:55:200

②在手法上,除了点按之外,还可以用拇指指腹从足跟推向足尖,这个方法称之为“推涌泉”,每天推100~500次不等,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③用手掌紧贴足心,快速摩擦至发热,这也是一种按摩涌泉穴的方法,被称为“擦涌泉”。左手擦右脚,右手擦左脚,交替进行。促进心肾相交,有利于安眠。

作者简介:

林佳明,师从冯世伦经方大师,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实也,是汗出表解,里阴被伤,里热独盛,出现阴虚内热的里热证,如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作者简介:

形成了中焦脾胃系统的阻滞不通,用到什么药你看,“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黄连,黄芩清热的,干姜,甘草人参是温热的,一个清一个温,只有这么一个,又有寒药又有热药,让阴阳二气啊,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互相的激荡。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脉浮、微热,说明表不解。由于经表之证不解,加之大汗,膀胱腑气不利,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津液就不行,就又会出现消渴。什么是消渴?渴欲饮水,饮后小便不利,形成蓄水,就是膀胱里停水了。膀胱停水,津液就不能敷布。凡有所停而必有所缺,依然口渴,就是消渴。

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内经里面的一个对阴阳交感的一个认识,那在我们整个大自然的社会里面,天的阳气你要下降,地的阴气你要上升,才能够形成阴阳二气的交感,如果天之气你不降地气不升,就会形成天地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否卦,否卦那种状态,否就是不通嘛,不交嘛?可能对这个否字会有一些很深刻的认识

因此,常按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固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胃脘部的不适这么一首方,而这首方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是很有效的,也是在临床中很常用的,它运用的这个思路,你看寒热是不是阴阳,寒热夹杂,也就是说里面的阴阳二气,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感,不能够进行运动,夹杂在一起。

说发汗后的两种结果,虚就用芍甘附,热就用调胃。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实际上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地之气不相交感的一个否卦的状态,就是阴阳之气不通啊,阴阳之气不能够相互的,所以在中医里面,有这个治疗这个痞症,否卦状态下的一首方,叫做半夏泻心汤,它是专门治疗寒热夹杂的痞症。

医生为你下一个诊断叫做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这个是什么病,医生没有办法帮你处理,我告诉大家。也没有医生会和你说,“你要注意饮食,应天地之道去运动,去生活,改变你的作息习惯,去养阳,让阴阳相互交感,让阳气和阴气各司其职”,可能不会有人和你说,有医生可能懂的他会说。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很多,除了踩鹅卵石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

五苓散证实际上就是太阳的表里证,或者说是太阳的经腑证,外有太阳经证,内有膀胱气化不利的腑证,治当发汗利小便,以”五苓散”主之。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五味药组成。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根,病根。病根在哪里?就在阴阳之道,就在阴阳的交感,阴阳的平衡,让阴阳气机升降出入,能够达到平衡,能够各司其职,这样子就不会走错路,走错道,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出现这里痛,那里痛,那里不舒服,这里胀,那里麻等等这类情况。

能够让它恢复它整个气息的平衡,寒呢,该温的就温,热啊,该清的就清,你看阴阳之气各司其职,各司其道,你看怎么样,它就不痞了,它就不闷了,不涨了,你就舒服多了,对不对?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是两解之法,既发汗又利小便,使外窍利而下窍通。外窍就是皮毛腠理,下窍就是尿道。如果没有表证,只是小便不利的蓄水之证,五苓散也可用,因此,不要被表证所局。

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让人肾精充足、精力充沛,而且百病不生。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内藏元阴、元阳(肾之阴阳的别称),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天地有阴阳,动静相遭,上下相邻,阴阳和相错,而变有声音,阴阳二气相互交感相互感应和交合是整个万事发生变化的根源,根由,那么天气下降,气留于地,地气上升,气同于天,高下相遭,升降相应变做易。

“欲得饮水者”,胃里津液一干涸,就要喝水来滋润胃燥。”少少与饮之”,

从否扭转为泰,就是我们所说泰卦那种状态,地天泰啊,这个时候身体是很舒服的状态,它阴阳之气已经是各司其职,各司其道,该升的就升,该降的就降,有升有降,它不是阻滞在那里不通啊,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交感的运用和含义。

此条同为发汗后,出现虚寒或出现实热的不同变证,也证明人的体质因素,是决定疾病的病发部位和疾病性质的根本因素。

①用热盐水浸泡双脚、艾灸涌泉穴。

中医里面的有一个叫做什么痞证,痞证是什么呢?它是感觉到你整个中焦,就是在脾胃,在胃脘部这里,胃脘部大家知道是中间的地方,中焦的地方,有些人总感觉到是涨,闷,说不出的那种,有些有夹杂感,就是说不出的那种感受,它不痛,没有痛感,就是很难描述出的那种症状,里面好像有嘈杂声很烦,有时候又觉得涨涨闷闷的。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发汗太过,就会”胃中干”,胃是水谷之海,津液干涸,阳气有余,就会”烦躁,不得眠”。

与大家说说天地人中的地~涌泉,涌泉是最接地气的一个穴位,涌泉穴是脚底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当第2、3足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

你一出现这个症状以后,一诊断这个疾病以后,他会给你用一些,抗焦虑的药,帕罗西汀啊,文拉法辛,黛力新,氟西汀,越吃就越难受,越吃人就越累,就越疲劳,你就越怀疑自己,越陷越深,不是医生错误,你确实已经出现了这种焦虑的状态,非常不适的状态,他用的这些抗焦虑药是有指征的,明白我所说的这些意思吗?

胃病最常见的,大家知道有一个什么?你们去看病的时候,做了胃镜,每个人去做胃镜,都说有慢性胃炎,都说有消化性溃疡或者是胃炎,治了很久也不好。

我们很多人说我不懂药怎么办?这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怎么办?天地,一个百会,一个涌泉,一个中脘,一个天枢,对不对?你把上中下的气机给打开,它会不会好?你再嘱托患者适应天地之气的运动,去生活,其实很简单,该睡就睡,该起来就起来,太阳出来你就要起来,太阳下山你就睡觉,简不简单,很简单但很多人做不到啊,很多胃病的人,实际上都跟这个有关。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是汗出伤及里阳,里阳亏虚,不能温煦于表,出现阴阳两虚寒证,如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令胃气和则愈”,水到胃了,胃燥缓解,胃气调和,这个病就好了,实际上就是 58条”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