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治疗咳喘哮鸣有效方子:射干麻黄汤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758天。
患儿,男,1岁11个月。
因为咳嗽、气喘3天2021年11月26日就诊。
患儿家属诉3天前出现咳嗽、咳痰、气喘,服用过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咳嗽、气喘、咳痰,有哮鸣音,鼻塞、流鼻涕,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听诊可闻及大量湿罗音哮鸣音。
中医辨证:太阳太阴合病,寒饮郁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拟方:射干麻黄汤加苏子,莱菔子。
射干6g,炙麻黄10g,细辛3g,五味子10g,干姜6g,茯苓10g,姜半夏6g,紫菀8g,冬花8g,苏子6g,莱菔子6g。
2021.11.30因出差,利城老师接诊,患儿家属代诉:
患儿咳嗽、气喘明显减轻,利城老师守上方开三剂。
2021.12.4三诊
患儿无气喘、偶咳,有少许痰,早晨偶尔咳,无鼻塞,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拟方:陈夏六君子、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党参6g,茯苓10g,白术6g,甘草4g,陈皮4g,半夏8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6g,紫菀8g,冬花8g
12.07目前无咳嗽,无气喘,无痰,上证已。
学习《伤寒论》,还要攻读《金匮要略》,有的处方相同但施治各异,如《伤寒论》小青龙汤(麻黄、白芍、细辛、干姜、桂枝、半夏、五味子、甘草)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
《金匮要略》兼用于哮喘,“咳逆倚息不得卧”,妇女吐涎沫,深入了解才能扩大适用范围。
伤寒家大都以小青龙汤疗哮喘为主,就是依据《金匮要略》。
调理咳嗽应投《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麻黄、射干、细辛、生姜、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苓甘姜味辛夏仁汤(茯苓、甘草、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杏仁),临床功力超过小青龙汤。
哮喘开小青龙汤,外感咳嗽给予射干麻黄汤,表证已解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诊一女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吐痰不多,咳嗽严重、日夜不休,舌苔白厚,脉象弦滑,恶寒无汗、体温稍高。
曾授与小青龙汤,连吃三剂,没见反响;乃改为射干麻黄汤加桔梗10克,每日一帖,继服四天即症消而愈。
充分说明:小青龙汤虽含干姜、细辛、五味子,并非剧烈咳嗽的唯一药敌。
在临床中治疗肺系疾病中,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都有运用的机会。
但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运用如何鉴别?
我们来看药物的组成。
射干麻黄汤: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四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洗)半升。
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两首方组成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治疗温化水饮共同药物:姜(一生姜,一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
解表药物:一麻黄,另一桂枝,麻黄。
不同之处:射干麻黄汤多了射干消痰利咽,款冬花、紫苑降气化痰止咳。
小青龙汤,麻桂解表,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内之寒饮。
通过药物不同而分析得出,射干麻黄汤下气降逆止咳作用强于小青龙,小青龙解表温化水饮。
从六经归属角度来看。
小青龙汤:太阳太阴合病。
射干麻黄汤: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都属于外邪里饮,都表里同治典范,射干麻黄汤在六经归属里属于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是通过射干药物分析而得出的,胡希恕先生说:射干尤长于清痰泄火,以利咽喉。
我觉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鉴别点,可以回到原文,在细细品读两方之间的细微差别:
#清风计划# 孩子将来会像爸爸,还是像妈妈?主要看什么?
今天收到一个移居伦敦的女同学订婚的消息。一个英国的小伙子,虽然已经相爱很多年,突如其来的求婚,依然让她惊喜又幸福。在祝贺之后,她也非常期待未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黑头发还是黄头发?蓝眼睛还是黑眼睛?长得像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不止如此,怀孕之初,每个父母会想象自己的孩子未来是什么模样?是像爸爸还是像妈妈?能不能遗传到父母好的基因,避开不好的特征?今天就来看看孩子遗传的那些事。健康号2023-05-07 18:42:490001若能坚持做这5个动作,解决拜拜肉,再也不是难题了
拜拜肉是什么呢?指的是你大臂后侧的肉肉较多,比较松弛不紧致,在抬起手臂挥动的时候,甚至会使得它晃动,穿上衣服又显得你三大五粗的,十分不美观。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改善甚至摆脱拜拜肉呢?健康号2023-06-11 14:58:430000孩子到底是什么时候才能自己排尿?如何训练孩子如厕?
家里有宝宝的朋友,可能都听过这样的炫耀——我们家宝宝5个月就可以把尿了。不仅节约尿布,更加感觉清爽,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大小便功能。孩子3个月大时,就会有老人开始把尿。他们常常会算着时间,比如半个小时,给孩子把一次,该把尿了,还一脸自豪,觉得自己最了解孩子。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这是错误的!01没有效果把尿并不能让孩子更早学会控制排尿。健康号2023-05-07 19:32:390001治疗一切精神疾病!
健康号2023-07-26 21:56:240000桂甘龙牡、真武汤治疗头晕心悸案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第1206天。首次诊断:2021.12.06女性,43岁头晕、心悸心慌2天。2天前出现头晕、心悸,心慌,头晕,主要是以晕沉感为主,气短,怕冷,口干苦,四逆,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桂枝15g,甘草15g,生龙牡45g,茯苓30g,生白术30g,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蒸附片15g,党参20g,陈皮30g,生姜自备片,3剂中医林佳明2023-07-31 14:01: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