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1

医生也有错的时候(一文说懂循证医学,与医生看病背后的玄机)

健康号2023-04-24 15:18:240

这个循证医学的方法是和过去经验主义完全相反的,不迷信老专家和老传统,就看有没有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这个甭管你是老专家还是年轻医生,别管你是院长还是主任,这都是最低级的。

其实啊,就算你是极端的中医黑,心里也知道不可能是完全没有用,不然不会流传至今。

就是他发表了相关的文章,在他这治疗的人小王,吃它的药真的1个月减肥30斤,而且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发表文章的期刊也有要求,如果《家庭保健》《家庭医生》这种肯定不行。中文最有价值的是中华系列杂志,英文的就是高分值,高分区的SCI论文才有参考价值。这种叫做4级证据,单个病例研究报道。

很多只要2级,3级的证据都会被写入专家指南,医生就会按照这个指南用。

所以,「某某研究饿死癌细胞」、「某某团队根治糖尿病」,千万不要把这些在动物和细胞上做出来的试验结果当真了,新闻媒体只是忽悠博眼球而已。它们距离真的「有效」有多大距离呢?其实差得不多,也就十万八千里。

2b 单个队列研究 (包括低质量RCT,如随访率<80%)

这样传统医学的瑰宝就可以和现代医学接轨了,路很漫长,但是一直在努力。

有些甚至打着循证医学的幌子来骗人。

3、双盲:就是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谁吃了真药,这个特别重要,因为如果你知道吃的是真药,你可能内心就会相信他有效,而如果你知道吃的是糖丸,那还,就是陪玩么。而医生也不能知道,医生知道就会做出主观的判断。这都是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做统计分析的。

但是过去传统中医药对于现代医学研究的态度是,我们的理论不一样,不跟你们玩,我们就玩代代相传,一人一方,你也别叫我解释,我也解释不了。

请注意,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做到2级?

老李说他每天吃3颗红枣,90岁了;王大婶说她每天吃一碗燕窝,一辈子没有生过病;再比如输液通血管、以形补形,你脚上什么位置按着疼,就说明什么脏器不好等等,这算是几级证据?

3a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1、对照:就是分为2组,一组吃药,一组吃安慰剂,也就是糖丸。这2个组年龄、性别、体重、饮食习惯等等都要一致,才有比较价值。比如300斤的胖子和180斤的,减肥难度肯定不一样。

因为他没有对照、没有双盲、没有随机。

1a 同质RCT的系统评价

他具备可证伪性么?能被证实是错误么?

那最最好的,就是这些全世界的研究都是在一个机构的统筹下进行的。在全世界的研究都是一个标准,目前也是有的,比如这次疫苗研究就很多地方都是在做这样标准统一的研究,结果可信度很强!

参考:

举个例子,我们外科医生开刀就不能双盲,医生不可能不知道开的是什么刀,更不可能在没有手术的患者身上假装划一个口子(但是动物身上可以这么做)。

就是至少要找100人吃药,和之前不吃药的对比一下,结果发现吃药的人就瘦了。能发表这样的文章,就算3级证据了,虽然可以算是3级,但是研究局限性依然很大。

这3个词很重要,你需要搞懂!

插一句说说安慰剂效果,之前有个研究就说小学随机给学生分班,但是却悄悄告诉老师你带的学生都是摸底考试成绩最好学生,但是你不能说;告诉学生,你们的老师是全校最好的老师,但是你也别说。1年下来,这个班的成绩果然是最好。这就是心理暗示和安慰剂的作用。

这个水平就不是一个老专家他个人做到的,大部分需要机构、团队和资金才能完成了。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循证医学,教你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被骗了!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或者叫荟萃分析,也叫Meta分析。

如果做到随机、对照、双盲,都证明这个药有用,这才能是2级证据。

2、随机:这2组人要按照一定标准分组、不能说先来的100人都吃,后来的100人不吃;更不能说医生看得顺眼的就分在吃药组,不顺眼的都吃糖丸。

5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2a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还有比5级更低的证据么?有

1b 单个RCT (可信区间窄)

经常遇到有朋友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处方,他不相信,又过来问我一遍。或者去了几个医院专家给的方案都不一样,到底相信谁的?

马上夏天了,就拿减肥来举例,很多朋友感觉自己胖了,又不想节食和运动。听说有个医生有一种清肠排毒的减肥药,非常好,你就去看了。

其实现状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已有太多的药物开始做这种临床对照研究了。之前中药之所以不认可的原因就2条,第一个没有证据支持,不能一叫你拿文献你每次都拿本草纲目啊;第二就是再搞清楚药物中真正有效的成分,一副中药那么多东西,不可能各个有效,真正有效的成分提取出来用,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肯定不是拿着青蒿直接啃吧。

简单来说就是,把全世界做这个研究的论文全都纳入,比如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人都做了这个研究,有人说有效,有人说无效,我们把数据都拿出来统计分析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效。但是全世界的这些研究团队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实验设计的细节差异。比如中国实验选择的是18-60岁的患者参与,而美国选择是14-80岁患者,这就会有一定的差异。

UK 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2001)

最后再给你留个问题:

科学最重要的是有可证伪性。所以循证医学证据是会每年更新的。比如说,之前都说有效的方法。最近几个临床实验的结果出来,感觉效果不行,综合计算分析一下,就会把原来的1级推荐调整到2级。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循证医学呢?

你一定也看到许多网上的评论,针对很多疗法、药物、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也进行了非常多的争论,比如退热贴啊、小儿推拿啊、脱发、减肥、美容的药物。

最后再给你一个避坑小贴士:

首先这个名医就跟你说,你这个是虚胖,可能是肾亏,你要先补肾,然后再排宿便。然后他这里有药,就能做到。

留个小问题给你,你还能说出哪些实验不能做到双盲或者随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那么你是否听过——循证医学,这个词呢。

很遗憾,即便是药品说明书上写了疗效,都不一定是非常高的循证证据,有的仅仅是只有3-4级的证据,甚至是美国FDA批准的药物,也是如此。正因为如此,很多药物在临床上使用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他无效又退市了,而当初快速上市是因为受到了多方利益的驱使。

2c 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

1c 全年无病案系列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那就得做大样本对照研究。

4 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相反,有些人推荐你的疗法,拿不出成功或者失败的考评和比较的标准。最后甚至还来一句,你心不诚,反正药是好药,方法是好方法,没效果只能怪你自己。这种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么?

什么情况下他的方案有点价值了呢?

然而,那传统中医院有循证医学么?

如果能达到1级,那是绝对建议的。

这叫什么证据,个人理论和经验。属于5级,也是最低级的循证等级。

最后说说,最高的,最有价值的,1级证据是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医学专业名词,但是这几年,在很多医学、健康、育儿的大号上都反复被提到。

比如细胞实验、动物研究。

但是很遗憾,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国发展刚刚开始,很多医生开的药物都没有循证证据,或者是只有最低的4级5级证据。甚至很多医生自己都不懂循证医学,所以你能看到这里水平或许已经超过了很多医生!

为什么?

3b 单个病例对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