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城市中小学生有高血压,六大城市三次筛查结果)
2021年,阜外医院宋雷、张宇清、邹玉宝等发表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人群研究显示,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基于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我国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的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为8.8%。
该研究为一项于2021~2015年开展的横断面研究,覆盖长春、北京、济南、上海、重庆、成都六大城市的中小学生,共纳入44 396名6~17岁(平均年龄12岁)的城市儿童青少年,50.9%为男孩,近半数(46.7%)孩子有高血压家族史;已知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相关疾病(包括肾病、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者被排除。
在6~11岁儿童中,男孩和女孩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3%和2.8%,主要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男孩和女孩患病率分别为2.2%和1.6%。
初次和第二次筛查间平均间隔65天,高血压患病率从16.6%下降至7.2%;平均又间隔24天后,第三次筛查时高血压患病率降至4%。
在12~17岁青少年中,男孩和女孩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6%和3.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仍是主要类型,患病率分别为5.2%和1.7%。
在总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2.7%、0.3%、1%。
来源:[1]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phenotypes after three visits in Chinese urban children. J Hypertens, 2022, 40(7): 1270-1277.[2] Liu K, Li C, Gong H,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in Adolescents Aged 12 to 17 Years: A School-Based Study in China. Hypertension, 2021, 8(5): 1577-158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初次筛查时,所有人在清晨安静的教室中于坐位进行血压测量(老师不在场,测量者穿着休闲服装,孩子们被要求在量血压前排尿,并至少坐5分钟),采用自动示波血压计于右臂连续测量三次血压,后两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被用来诊断和数据分析。
进一步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及其亚型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肥胖男孩和女孩出现单纯收缩压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8.67倍和5.59倍,舒张期高血压风险则分别增加3.82倍和5.78倍。
该研究根据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范围诊断高血压。对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第95百分位数)者,至少间隔1周后进行第二次血压测量,血压仍超过第95百分位数者,再接受第三次筛查。
近期发表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CCACH)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三次独立的血压筛查,我国6~17岁的城市儿童青少年中大约4%有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筛查时,男孩的收缩压明显高于女孩,舒张压则低于女孩。
CCACH研究还发现,分别有13.4%和10.6%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在体重正常的孩子中,2.2%有高血压,而在超重和肥胖孩子中,患病率分别显著升高至6.2%和14.4%。
在该研究中,经过三次独立筛查,4%的儿童青少年诊断高血压,男孩和女孩中患病率分别为5%和3%。
目前的证据表明,儿童时期血压升高与成年后亚临床血管损伤、左室重构甚至早死风险增加等有关。鉴于我国中风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期筛查和管理高血压对于预防成年后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非常关键。

研究者指出,在评估血压状态后,应对其中的高血压儿童青少年采取全面的管理和干预策略,而不是简单地报告患病率。
还挑食?17岁少年吃了7年垃圾食品,永久失明
怎么教育挑食又爱吃垃圾食品的熊孩子?也许近日一则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病例能起到作严厉警示作用:一位17岁少年7年只吃垃圾食品,最终双目永久性失明。这也暴露出饮食不良的潜在危害,即除增加肥胖、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外,还可永久性损坏神经系统,特别是视神经。协和医院研究称,接触农药会导致死胎、异位妊娠和出生低体重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宇等基于国家免费优生检查项目的数据得出,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异位妊娠、低出生体重、自然流产等不良出生结局的危险因素。据研究者分析,母亲孕前接触农药发生死胎死产(OR=3.37)、异位妊娠(OR=3.17)和低出生体重(OR=7.56)的风险显著升高。男女双方均有农药暴露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另外,即使母亲未接触农药,父亲接触农药也会导致自然流产风险增加近4倍。降尿酸,还能防心衰!?宁波学者研究
既往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尿酸水平与心衰有关。5月17日,宁波市第一医院学者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测定的血尿酸水平与心衰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即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心衰。研究者认为,降尿酸治疗可能对于预防心衰有好处。该研究利用HERMES联合会、FinnGen研究、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心衰数据,共纳入457690例受试者,其中心衰患者61484例。Lancet全球医疗质量排行:中国医务人员给力,25年进步最大,位列全球61
近日,Lancet公布了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在1990-2015年医疗质量的变迁情况和最新排行榜。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5:37:24
0000全球心血管病死亡超一半在亚洲!赵冬教授JACC亚洲子刊文章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在JACC亚洲子刊发文指出,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在亚洲迅速增加,全球心血管病死亡超一半在亚洲。赵冬指出,这提示亟需了解亚洲各国及地区心血管病负担和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并行动起来遏制其流行。相关数据显示,1990~2019年,亚洲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从560万上升到1080万。而其中39%心血管病死亡为过早死亡,即70岁以下死亡,明显高于美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