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患者,基本无需放支架!哈医大二院于波团队研究
导致血栓形成常见有三种机制: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分辨个中。
那么对于冠状动脉内侵蚀性斑块所致血栓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置入支架,采用抗栓治疗方案,患者长期转归如何?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团队报告的EROSION研究4年随访结果,再次肯定了对于这类患者抗栓不置入支架的安全性,而且第一个月抗栓治疗反应好,则随后4年里基本不需要放支架。
这项研究中,纳入的55例经OCT诊断为斑块侵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全部完成1个月随访,52例完成了4年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8年。
随访4年期间,绝大多数患者无事件发生,全部患者未发生硬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搭桥或心力衰竭)。
仅1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11例接受了择期靶病变血运重建。
OCT结果显示,未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从基线到随访1个月期间,血栓减少更多。
作者还展示两个代表病例的影像学资料:
一则病例在随访1个月时,血栓体积缩减未达到50%,冠脉造影显示直径狭窄较明显,1年后随访显示,左前降支慢性闭塞。
另一则病例患者抗栓治疗反应好,随访1个月时血栓无残留,随访5年结果仍良好。

图1 两则代表病例基线和随访1个月时OCT和冠脉造影结果
来源:He L, Qin Y, Xu Y, et al. Predictors of Non-Stenting Strateg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aused by Plaque Erosion: 4-Year Outcomes of the EROSION Study. EuroIntervention. 2020 Nov 10. doi: 10.4244/EIJ-D-20-0029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独辟蹊径!JACC称评估心衰病情可用18米步行试验:超过31秒风险增加
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者近日在JACC上发表文章提出一个用于评估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新的运动试验——60英尺(约18米)步行试验。该方法实施起来要比6分钟步行时间更加简单、易行。入院血糖高,冠脉介入后住院死亡风险增3倍!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
阜外医院袁晋青、许连军等研究发现,入院高血糖预示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预后差。研究发现,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均较高,高血糖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使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倍,心原性死亡风险增加4倍。北京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发表数据显示,北京市18~65岁常住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2%)及东部城市地区平均水平(9.17%)。此外,北京市18~65岁人群平均胆固醇水平为(4.69±0.95)mmol/L。胆固醇边缘值升高率为21.34%,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33%,女性为6.20%,无差异。孕妇及备孕妇女别喝咖啡!BMJ子刊研究
近期,BMJ循证医学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女性孕期及备孕期间应避免喝咖啡,因为咖啡因摄入与流产、死产、低出生体重和/或宫内生长迟缓、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儿童超重和肥胖有关。以往认为妊娠女性每天摄入少量咖啡因不会对她们的宝宝造成伤害。英国国民保健系统、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饮食指南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将这一水平定为200mg咖啡因,相当于每天大约两杯中等浓度的咖啡。世界卒中组织发表柏林宣言:预防中风可减少三成痴呆,控制高血压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金丸途径”
7月18日,《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杂志发表了由世界卒中组织(WSO)牵头、全球26位神经病学专家起草的“柏林宣言”,呼吁全社会通过预防中风来减少痴呆的发生。宣言指出,预防中风是预防痴呆的重要途径。中风可导致痴呆风险增倍,1/3以上的痴呆可通过预防中风而得到预防。神经系统疾病是影响全球居民寿命的首要原因,其中中风和痴呆占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