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颤消融患者(该怎样使用新型抗凝药,阜外医院华伟等综述)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在围术期存在较高的栓塞及出血风险。充分的围术期抗凝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抗凝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严格的抗凝过程及抗凝监测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阜外医院华伟、刘曦等在本刊撰文指出,在房颤射频消融围术期,华法林可有效降低栓塞风险,但存在治疗窗窄、需要频繁监测凝血等缺点。 逐渐应用于临床的非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华法林抗凝的不足,但尚缺乏足够的应用经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风险及疗效,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抗凝策略,提高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获益。 作者指出,术前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早已成为房颤消融围术期抗凝的管理标准。然而,华法林存在治疗窗窄、个体间有效剂量差异大、易与食物或药物相互作用、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基于随机对照研究中显示的临床获益,2017年房颤消融专家共识首次提出,除华法林外,消融术前亦可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Ⅰ类推荐)及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Ⅱa 类推荐)进行抗凝,术中抗凝目标与华法林一致,即应用普通肝素使活化凝血时间(ACT)≥ 300 s,术后继续不短于2 个月的抗凝。 华伟等指出,虽然研究结果支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围术期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缺乏经验。 比如,术中联合普通肝素使ACT ≥ 300 s 的目标多来自于华法林的治疗经验,在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的患者中证据则有限。 另外,对于术前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的患者,ACT 不能准确反映使用普通肝素后的术中抗凝水平,即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和普通肝素的混合抗凝水平。 因此,对术前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的患者,监测术中ACT 评估抗凝水平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需要选择更恰当的监测指标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抗凝的同时常伴随出血乃至威胁生命的大出血的风险。虽然目前已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凝逆转剂,包括达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依达赛珠单抗,Ⅹa 因子抑制剂的特异性逆转剂Andexxa 及通用的逆转剂Ciraparantag,且已经在部分抗凝出血的患者中证实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但在房颤围术期抗凝出血中的应用经验尚缺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逆转出血的有效性。 作者表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术前根据脑卒中风险已启动或未启动的抗凝治疗阶段,术中普通肝素的维持阶段,及术后至少2 个月的抗凝阶段。 无论术前是否抗凝,均应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等确认左心房无血栓后方可进行消融;术后何时停止抗凝取决于脑卒中的风险。 来源:刘曦,华伟.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801-803.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8.013
河北学者研究称,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需要抗凝联合免疫调节
上海同济大学王乐民教授曾在本刊撰文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可能存在免疫机免疫功能缺陷和紊乱。而近期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新军、孙红芝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时联合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抗凝,进一步支持了王乐民教授的设想。SGLT2i可改善左室重构!天津医科大学Meta分析
多项研究表明,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结局,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近期,天津医科大学学者发表了一项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共纳入13项RCT,共计1251例患者,结果提示SGLT2i可明显改善心衰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重构。简单甲状腺指标,可预测老年ACS死亡风险!阜外医院党爱民等研究
既往研究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阜外医院党爱民等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袁晓鹏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游离T4/游离T3(FT4/FT3)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院内预后有关。《中国循环杂志》举办年终总结会:影响因子创新高,微信文章超1500篇,80%原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挥别不寻常的2019年,我们步入了崭新的2020年。1月14日,《中国循环杂志》社在国宾酒店成功举办了2019年年终总结会。《中国循环杂志》主编高润霖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郑哲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樊静,以及陈纪林、柯元南、朱文玲、陈兰英、郭静萱教授等编委,共50余位嘉宾出席此次会议。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0:26: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