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发现(二尖瓣反流或并非老年退行性病变,而与这种常见病关系密切)
研究人员还发现,收缩压与二尖瓣反流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衰等能影响左室的疾病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甚小(HR=1.22)。
主要研究者KazemRahimi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常见且可致残的心脏瓣膜病,并不是以往想象中的不可避免的老龄化结局,也许是可预防的。”上述结果提示,血压控制可能在二尖瓣反流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期,英国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纳入550万英国成年人、随访超过1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发现,高血压与二尖瓣反流密切相关。
他认为,考虑到人群中尤其老年人中二尖瓣瓣膜病患者群数量庞大,而且疾病负担日趋增加,这项研究结果对于全球的医疗政策和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然而,收缩压与二尖瓣狭窄无明显关联。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来源:RahimiK, Mohseni H, Otto CM, et al.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mitralregurgitation: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5.5 million United Kingdomadults. PLoS Med . 2017, 14(10): e1002404.
该研究显示,自11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二尖瓣反流风险增加26%。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或者脉压每升高15mmHg,二尖瓣反流风险也增加相似的幅度。
0000
相关推荐
林曙光的心血管病防治“新常态”: 向基层倾斜,拥抱互联网新技术
林曙光教授我国心血管病的高发态势与我国居民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直接相关。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无论在增速上,还是规模上,都史无前例。与美国每年发布心血管统计报告相似,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也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但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在持续下降,中国的心血管病仍在持续上升,社会各界都在呼唤下降拐点尽快到来。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12:33
0000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增加心肌细胞死亡
“我们进行的实验发现,许多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时间应用均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而让人担忧的是,这类消炎镇痛药在人群中应用广泛,甚至一部分人还经常服用、滥用。”近期美国加州大学研究者在掀开非甾体类抗炎药“伤心”面纱之后如是说。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直以来是抗炎止痛的良药,比如布洛芬、萘普生等都是其中常用药物。凡事都有两面性,近十多年来,有很多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心脏病以及脑卒中发生风险。是否打鼾?是否白天困倦?怀疑睡眠呼吸暂停,该问两个问题!
近期,在巴西心脏病学会期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了热议。目前估计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80%有睡眠呼吸暂停,且过半数为中重度。而半数房颤患者有某种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也是继发高血压的首要病因。会上,有学者强调,打鼾和白天嗜睡,是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常见的两个症状。发生中风,会短寿5.5年!Stroke澳新研究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提示,急性脑卒中患者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大约缩短5.5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寿命缩短更明显,大约缩短7.4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0年期间死亡、卒中复发、寿命损失情况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3:06:04
0000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何发生了室壁瘤?阜外医院赵世华等研究
阜外医院赵世华等发表研究称,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可全面准确地评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而心脏超声诊断心尖部室壁瘤漏诊率达68.0%。研究者称,磁共振不仅能够显示左心室心尖部的结构及运动变化,还能够识别心肌组织学特征,是目前临床上评估此类疾病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