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女士脑梗为那般(原是擀面杖按摩惹的祸)
大部分颅外段颈动脉夹层患者给予抗栓治疗(无论是抗凝还是抗血小板)都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对于抗栓治疗后临床症状或血管病变仍进行性加重者,血管内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获得即刻的血管改善及长期的临床效果。
2天前,X女士觉得颈部不舒服,遂让其儿媳用擀面杖在颈部擀压按摩以缓解不适。殊不知,“按摩利器”擀面杖就此埋下隐患。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来源:袁兴运,韩建峰,罗国刚.颈部按摩致双颈内动脉夹层一例.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73-74.
对于本例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后再次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段同发病时造影对比已再通,但右侧双腔影较前明显,为防止夹层进一步撕裂引起缺血事件,置入支架,效果较好。术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出院双抗治疗1个月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随访2年多,无缺血性事件再发。
颈动脉夹层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为局部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动脉栓塞,而夹层动脉内血栓为白色血栓,其内有丰富的血小板,故抗栓治疗为颈动脉夹层的首选。
X女士,50岁,向来体健,但家人发现其突然“言语错乱、反应迟钝”。入院后经查原来是发生了脑梗死,而这都是一根擀面杖惹的祸。

对于药物治疗后动脉夹层持续存在或逐渐扩展、因血流动力学障碍等而引发卒中的患者,多项研究表明支架置入安全有效。支架置入前后均需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每3个月常规进行影像学评估及临床访视,主要监测支架内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袁兴运等指出,DSA是诊断颈动脉夹层的金标准。特征性表现有双腔征、线样征及内膜瓣。双腔征即动脉夹层分离后形成真、假双腔,在DSA检查静脉期内可见明显的造影剂滞留。本病例可见双腔征、鼠尾征等特征性表现。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经询问病史,推测患者是由于擀压按摩导致颈动脉颅外段内膜受损,形成了夹层。左侧颈动脉夹层撕大致管腔狭窄,进而在按摩2天后出现缺血症状。

颈动脉夹层急性期治疗目前尚无共识,治疗应个体化。对于由于颈动脉夹层引起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由于夹层的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发病在4.5h溶栓时间窗内,且无其他静脉溶栓禁忌证,可予以静脉溶栓治疗。
但颈动脉夹层患者溶栓可能会增加血管壁血肿、腔内血栓移位、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风险,故临床表现支持颈动脉夹层的患者溶栓需格外慎重。
据接诊医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袁兴运等介绍,患者入院第3天行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显示双颈动脉夹层。而相关研究报道,大多数颈动脉夹层患者可能有颈部创伤或在颈部不正规推拿按摩史。
余江涛:所有房颤均可封堵左心耳
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德国的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量最大。左心耳封堵术在中国也经历了从零到百的发展,我国首例Watchman封堵器于2014年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7个月后,中国第100支Watchman封堵器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植入成功。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20:28
0000TAVR数量未来十年将增4~10倍!高润霖院士述评
2002年,法国医生AlainCribier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开创了心脏瓣膜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新纪元。在4月本刊TAVR特刊中,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撰文回顾了20年来国际、国内TAVR的发展历程。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3:06:47
0000【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甲状腺功能异常常被误认为更年期或抑郁
时值“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2016年发表于Thyroid的中国十城市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为17.8%,甲状腺亢进症患病率为1.6%,据此估算,我国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已超2亿。但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知晓率只有18%。中国专家共识: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筛查大血管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约有75%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及早发现大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病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预防靶器官损害及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