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品让我们大脑慢半拍
为什么这些食物不能很好补充能量,而会让人更累?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糖、精制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以及盐,而这些会让大脑思考缓慢些。
拿甜甜圈来说,就是用精制面粉揉出来的,而精制面粉升糖指数较高,进入体内的反应就是让血糖水平波动增大,即短时间血糖上升然后又降低,而血糖波动大可对血管不好。而食糖过多,是与慢性疲劳相关的。
所以《英国邮报》诚恳地表示,还是吃全麦做的面包圈吧,再搭配点蛋类或花生酱或水果,会更健康。
此外,很多人都爱咖啡。不过这个时代的咖啡已经变身了好多种,咖啡饮料多含有糖,甚至还加有人工色素和香精,防腐剂和亚硝酸盐这类。看来,还是黑咖啡更让人放心。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常买加工谷物之类的食物,还有酸奶,本来这些让父母们很心动,觉得更健康,不过坏就坏在其中加了很多糖,比如高果糖玉米糖浆。
总之,作者的建议是,大自然的恩赐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多吃自然食物,少吃加工过的各种油盐糖超标食物。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吃太多高脂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也多会让人想打瞌睡。而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高温油炸下,会产生丙烯酰胺这种致癌物。
还有像薯片、三明治、油炸食物,这些多油盐超标,或含有加工肉类。食盐过多,身体会潴留更多水分,从而让人感觉累。加工肉类多含有味精、糖、人工香料、色素和防腐剂等,而经常食用味精和其他添加剂,与疲劳相关。
这些上了黑名单的食物,其实都是老“敌人”了,包括甜甜圈、加工谷物、松饼、特制咖啡饮、橙汁饮料、水果冰沙、三明治、酸奶、薯片、苏打水或碳酸饮料、油炸食品。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如果说人是一台精密机器的话,那么食物就是燃烧动力,但是事实上食物和食物也是有差别的,就像无烟煤和含硫煤。近期《英国邮报》就大谈了几种可能让人越吃越累的食物。
比如谷物小“星星”,常被加入牛奶粥类里的那种。别看体型小,但悄悄然进肚的糖可不少,为此,作者再次苦口婆心地建议:喜欢吃带甜味谷物的,还是来点无味的燕麦吧。
酸奶含有益生菌,很容易让人青睐,但是市场上流动的酸奶多加了很多糖以及人工甜味剂,益生菌却通常不是很多,因此还是吃原味的,自己加点蜂蜜和坚果,风味好还健康。
来源:The food making you tired: Why everyday favourites including yoghurt, orange juice and SANDWICHES are depleting your energy. Dailymail. 29 December 2015.
橙汁饮料(非天然橙汁)、水果冰沙、苏打水或碳酸饮料等,也多是由于含糖高而落马的,此外里面色素香精之类的料自然也不少,不论如何还是少饮吧。
父亲劣质饮食,可能会让子女受伤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会从不同层面影响子代。近期一项来自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提示,父亲所食蛋白缺乏,会影响其精子质量,进而影响其子女远期心血管健康。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中给“生小小鼠”前的雄性小鼠,或喂食正常蛋白质水平饮食(含18%蛋白质),或喂食劣质低蛋白质饮食(9%)至少七周。结果发现,喂食劣质低蛋白质饮食的雄性小鼠,子代血管功能损坏。其精子DNA上调节基因表达的化学标签降低。欧洲研究称:九成患者相信冠脉介入可延长寿命
冠脉介入治疗比较安全,严重并发症少见,但病情较重的患者也有死亡风险。一般来说,在介入前需要签知情同意。但欧洲一项研究结果发现,40%病人不理解术前医生说的手术相关信息,或术后想不起来医生的话。还有60%病人高估了介入的益处,认为放支架可治愈心脏病。超过三分之一的心脏科医生也有同样认为,患者不理解或不记得提供给他们的信息。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新版糖尿病地图:中国1.14亿,仍是全球冠军,女性教育是防治关键
全球每11位成人中就有1位罹患糖尿病;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未确诊;每出生6个婴儿,就有1个在宫内受到高血糖影响;全球有100多万儿童青少年罹患1型糖尿病;2/3糖尿病患者是“城里人”;2/3糖尿病患者在工作年龄罹患疾病;……这些惊人的数据,来自近期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第8版糖尿病地图。杨进刚阜外2023-08-13 08:16:44
0000欧洲心脏康复专家号召为虚弱患者“量体裁衣”定制心脏康复计划
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协会心脏康复部(EAPC)的专家们发出倡议,认为应该为虚弱患者制定和执行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这份倡议推荐,应在老年人群中评估其虚弱程度,并根据虚弱程度制定适宜心脏康复计划,并后续对心脏康复计划在失能、生活质量以及死亡风险等的影响方面进行深层次评估。据悉,30%~50%的75岁以上老年人会表现为人老体衰,各器官生理功能储备不足。Lancet:中国成全球首位精神疾病负担大国,接受治疗者不足6%
最近发表在Lancet和LancetPsychiatry的三篇论文显示,中国和印度承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精神疾病负担,受资源匮乏和偏见影响,数百万人没有得到治疗。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印度贡献了15%。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比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大。抑郁和焦虑等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占比最多。其它疾病包括药物使用障碍痴呆、癫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