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1

阴阳变而万象生

健康号2023-05-13 10:04:190

分了阴阳之后呢?往前继续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中国历代先贤就在这个程度上大做文章,很难向前再发展下去,在阴阳的关系及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特有内核。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如果要说阴阳的概念,不得不说一个人——周文王,因为儒学或者说儒教一直是中国的主流学派,而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要恢复周礼制,这一切的根源都来源于周文王。

阴阳学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显得更为完备,更为精致,逐步形成中国文化的根源,经过长期对阴阳的不断深入认识,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涵盖诸领域的阴阳知识,中医也是如此发展起来的,所以在《黄帝内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概念就是阴阳。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其实就是阴阳交错而形成的,文字是对卦象的解释。

人们总是对秦王朝以前的历史知之甚少,对近现代史倒是浓墨重彩的学习,中国社会是靠血缘维持的,对于祖国的研究自然要从根源上进行,文化研究也是如此。

阴阳是中国哲学最为基础的概念,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就已经开始分阴阳了,分开之前是阴阳不分的混沌状态,混沌状态也没什么不好,世界上很多民族和文明都有对混沌状态进行描述,有神化的,有虚化的,都代表着对世界本源的一种古老的思考。

《列子·天瑞篇》论宇宙万物生成过程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