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

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始终

健康号2023-05-13 10:02:121

就是阴阳的这些复杂的变化让人们很难以把握。阴阳不仅是对立的,还是相互依存的,《素问》: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还有“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就是对阴阳相互依存关系的很好说明。物质居体内,功能表现于外,,在外的阳是在内物质运动的表现。

阴阳的盛衰消长也有一定的规律,到了一定程度互相转化。在《周易》里,地雷覆卦代表一阳生,到乾卦又是阳气至盛之象。阴阳消长在四季的变化中也最为明显,春,气候由寒变温,这属“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气候由热变凉,便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阴和阳的相互制约斗争的结果是为了取得动态平衡,中国精神归纳为一个字的话,那一定是“和”,哪怕是当下的核酸斗争,也在追求“动态清零”;中医认为人体疾病正是“阴阳失调”的结果;死亡则是“阴阳离决,其气乃绝”的表现。

阴阳是具有普遍性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木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其实这些话人们很难相信是出自一部医学著作,充满了哲学韵味,因为涵盖了世间万物,也在讲述世界本源。

最难理解的其实是阴阳转化,就是一方向另一相反方向转变的規律,也就是物极必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如热性病热极伤阴,阴竭而致阳脱,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亦有因热邪深伏出现热深厥深的假寒现象,发高烧的患者经常有寒颤的表现。

阴阳不仅是万物之初,还可以无限的分割,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则为阳中之阳,下午则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而后半夜为阴甲之阳。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人体,心属阳,又居上,可谓阳中之阳。

中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就在于对这些现象的判断,一旦阴阳判断错误,从根本上上就错了。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