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13

年初六(学习经方,我最大的收获,表证分阴阳)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8-01 18:59:340

咽喉异物感6年。

不论何种外邪侵犯人体后,正邪相争出现的症状,皆可表现为中风或表现为伤寒,这才是临床实际。

2020年12月16日二诊:上症,面部肌肉跳动,有所缓解,发作时心悸,舌胖大,齿痕舌,脉沉细,守上方加生龙骨,生牡蛎。

中医辩证:少阴太阴合病,水饮上逆,痰饮内停。

中风为中者,中于内,病邪深,有汗出,脉浮缓(汗出津液虚损,脉管充盈不满而呈缓)。

防己15g,黄芪15g,桂枝15g,茯苓45g,炙甘草10g,5剂,日一剂,水煎服。

辩方药:桂枝加附子、茯苓白术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眩晕/头晕,按照六经辨证思维,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辨三毒,辨方证。

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夹饮,表里同治,故予桂枝加附子茯苓白术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因气血津液不足,故脉应之微细,精气不足,但欲寐。治宜温阳强壮发汗。

一部分患者头晕/眩晕由于感冒后休息不好而诱发耳石症、梅尼埃病,往往经过手法复位,改善内耳循环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越输液就越难受,形成了眩晕/头晕反复发作。

头项强痛为例如感冒时头部血管会绷胀起来。

颈后部的不适,怕风怕冷,汗出,此为表证,具体是表阴还是表阳?

年初二,学习中医的路上,我们应该怎么样走

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偏瘫,在门诊反复输液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总结:诊疗时不单单要看到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而是通过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整体的辨证,有是证,用是方。

我在临床中运用茯苓防己汤体会:四肢,头面部跳动,水肿,表虚之外邪里饮。

人体生病时,正邪交争,位置在表,机体驱集大量体液于上半身机体表面,出汗前的一种症候,欲出汗而没能出汗的病理现象。

患者2个月前出现面部肌肉跳动,无抽搐,无恶心呕吐,在当地治疗症状未见缓解。

如果病人合并有表证,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是发病时间比较长,在病房里面容易出现这种表证,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

学习经方,收获最大的是对于表证的认识有深刻理解,跟诊师兄师姐,不明白我脑梗为什么用小续命汤,失眠用大青龙汤等等。

病位:表,半表半里。

或者表阴不解,气血集聚,故而颈后部不适,

炒附片15g先煮1小时,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10g,姜半夏15g,制厚朴10g,紫苏梗10g,茯苓30g,白术20g,葛根60g,生姜三片自备。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20g

我在门诊中治疗病史很久的鼻炎,腺样体肥大,哮喘,肺炎,头痛,眩晕,失眠,中风等,都有表不解的一面。

蒸附片15g,桂枝15g,白芍20g,大枣10g,炙甘草10g,姜半夏15g,制厚朴10g,紫苏梗10g,茯苓30g,白术20g,葛根75g,生姜3片自备

就按照出血思路来辨证,从临床来看,这是不可取的,有问题的。脑梗的患者,有表证,根据症状反应,还得从表来治。

三诊后反馈症状已无。

感冒、流感、伤寒、瘾疹,一开始发作时,都有这种病症,可按太阳病的方法治疗。

水饮阻滞气机不畅,气机升降失常,水饮上冲,停于咽喉,此为太阴病,舌胖大,苔白考虑为内有停饮。

而患者咽喉异物感也是可以考虑为阳气不足,水液运化失司,致有停饮。

症见:面部肌肉跳动,乏力,气短,无明显的水肿,舌胖大,齿痕舌,脉沉细。

太阳病的纲领为表阳证,生病时,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组症状,就称为太阳病。

医生可能觉得与此次就诊关系不大而忽略了一些辨证重要的眼目,临床很多杂病是表没有解,形成了伏邪,层层递进,形成了邪伏三阴。

梅核气是临床中常见一种病症,男女均可见,多与情绪有关。

在脑梗过程中出现的表证,如果里证不是很典型或不是很明显时,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先解表,比如小青龙汤、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等。

方中炒附片为温补阳气,振兴沉衰,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和中补津,有利于解表之邪,半夏厚朴汤中苏梗易苏叶加强了行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加入白术与茯苓相配健脾利水化饮,葛根以缓解颈后不适。

而有经方辨证思维的,基本不会忽略。

从表阴证论治痹证

病性:虚,虚。

很多内科慢性疾病,都很多表证不解,而很多人往往容易忽略了这一点。

女性,40岁,头晕2个月就诊。

要放在患者本身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及辨证,不能只看局部的问题。

这个时候辨证有表证,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考虑有太阴,即太阳太阴合并,我们可以用小续命汤,或者是《古今录验》续命汤。

少阴是表阴证,是在太阳表证的基础上,伴有正气不足的表现,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的第二特征是无热恶寒。

结果:患者服用四剂后,症状已经没有,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患者6年病症,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要重视表证。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举个例子:

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后反馈咽喉异物感已无。

阳虚不能温煦,阴津不能滋养,筋脉不得所养。

我记得我夜门诊的时候,有个外地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就没有症状,但是远期效果还是需要观察,昨天她还来腹诊,整个精神状态非常好,这个案例泽挺有意思的,有时间我写写。

在门诊及病房里面,很多内科杂病夹有表证未解的表现,反复的治疗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有些患者来就诊时以失眠,眩晕,头痛,皮肤瘙痒,抑郁等为主诉。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3期初级经方传承班。

不要以西医的诊断来辨证,如看到这个头颅CT,是小脑出血。

因为害怕头晕发作而内心焦虑,去做检查核磁等确实没有器质性病变,这时就会形成焦虑与眩晕/头晕的恶性循环,中医治疗确有独到的优势,有表要解表,有水饮的要同时利饮,那么治疗起来效果就非常好,我门诊中有很多反复眩晕/头晕发作的,反复治疗不好,来找我,却能3-5剂就能明显改善或是没有症状。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腰骶部冷痛,兼论大剂白术通便运用

就如同老师所说的在调治皮肤病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皮损,也要考虑整体与局部皮损的关系。

但是治疗一个患者,我们不单单只是看到了运用半夏厚朴汤去治疗梅核气。

六经:太阳太阴合病。

年初四,辨出六经后,如何辨方证

时间久了治疗起来非常的棘手及麻烦,比如尿毒症,肿瘤,颅内感染,痛风等,在扶正透表的过程会出现很多症状,在用麻附辛、人参败毒散等托透的时候,痛风的症状会加重,牛皮癣也会增加。

临床中,慢性病的患者很多表证未解,而会导致迁延不愈,反复的求医,做很多的检查,心神疲惫。

患者女性,57岁。

现在:咽喉异物感,颈后部不适,怕风怕冷,汗出,纳可,大便正常,能入睡,脉沉细,舌胖大,苔白。

四剂,水煎服,日一剂

机体体制虚衰,或老年气血俱衰,当外邪来犯时无力与邪气抗争,邪很快传里,不能驱集大量体液于体表进行抗争,故无发热而只恶寒的一种病理状态。

而学习经方后,我先辨六经,次辨方证,这样很多慢性病的表证就逃脱不了。

伤寒为伤者,伤于外,病邪浅,无汗出,脉浮紧(无汗出,津液无损,脉管充盈)。

我与利城老师出版了一本案例集,有很多的瑕疵,也算是给自己学习经方5年一个交代及总结。

女性,30岁

六经辨证:防己茯苓汤。

那太阳病的中风与伤寒如何区分?

恶寒为体表的温度升高,加大论与外界气温的差距,故觉风寒来袭的可憎。

防己15g,黄芪15g,桂枝30g,茯苓45g,炙甘草10g,生牡蛎45g,生龙骨45g,5剂,日一剂,水煎服。

林佳明,副蜗居钦州小城。

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停则水停,久聚成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所以导致了咽喉的异物感,选方予半夏厚朴汤加减。

风和寒往往同时犯人,临证怎能区分?

二诊时患者大部分的症状已经较前减轻,但出现了口苦,这时患者并没有出现口干、胸胁不适,纳差,不欲食等症状时,少阳症不明显,可以先不与考虑,继续按照原方加减,加大了桂枝、白芍的用量以解肌发表,葛根更是用到了75g以升阳以解肌舒筋。

结果:患者服用四剂后汗出、恶风好转,头晕减轻,饮食好转,自觉头重耳鸣,予苓桂术甘汤善后。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老年大学、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六经辨证:太阳少阳合病夹饮,水饮上犯,清阳不能升。

年初五,经方的定法—表里合病,应该遵循什么样法则

病位:表,里。

并不会述说自己有表的症候,这时应该在问诊的时候,加以注意,有些患者强调了我有鼻炎,鼻塞流涕,怕冷恶风等证。

病性:表虚,阳。

案语:患者这次来就诊有非常典型的症状就是咽喉出现异物感,这很容易的就让人联想到了平常讨论得最多的“梅核气”。

年初一,如何开始学习经方

自觉面部肌肉跳动2个月于2020年12月10日就诊。

12.18:咽喉异物感减轻,颈后背疼痛减轻,怕风怕冷减轻,汗出,口苦,脉沉细,舌淡红苔白腻。

反观这位患者一诊中还出现了:

拟方:柴胡桂枝汤加苓桂术甘汤

脉浮为脉向外浮出,浅在动脉充血,病后水分和体液增加。

患者阳气虚衰,卫阳不固,故怕风怕冷,汗出;

此后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面部跳动心悸消失。

如果一开始就有表证,比较常见脊髓炎、脊髓病变的患者,或一些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其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表不解在脑梗中运用思路

《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先解表,表解以后,再来治疗中风这个症候。

头晕,头重,以左侧为主,伴有耳鸣,汗出恶风,口干口不苦,时有胸闷,胸胁胀闷,不想吃东西,没有胃口,无四肢冰冷,无腹痛腹泻。二便正常。面色稍白,身材中等。舌淡润,苔白,脉细。

看脉,脉为沉细的,此为表阴证。

年初三,经方合病的治疗思路

6年前出现咽喉异物感,自觉有东西堵塞在气道,未予治疗。

在没有学习运用经方的时候,我在临床中是按照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的,按照教科书的思路,病人眩晕来就诊,我背熟了教科书的分型,然后看患者属于哪个证型,开了方子,没有效果,也不知错在哪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