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81

(经方第88问,讲解一下升降散的具体运用)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8-01 14:01:220

2,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盖亢盛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故为使。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循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逐邪气无处不到⋯⋯故为引。

3,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蝉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以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肖师:“《复习·用升降散之真经》。

编辑丨林佳明

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故为佐。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

3,升降散证的病机是郁热内伏,气机升降失常,因此掌握了郁热的特征,就掌握了运用升降散的奥妙,而不为纷繁复杂的症状所迷惑。下面从脉、舌、症三方面分述之。

(1)脉:郁热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脉沉是何故呢?郁热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就是气机郁结,使气血不能外达充盈鼓动血脉,故脉沉,正如《四言举要》所说“火郁多沉”。脉沉的程度,与气机郁结的程度成正比。脉躁数是何故呢?热郁在内,必不肯宁静,躁动不安,奔冲激荡,扰动气血,故脉躁数。

3,僵蚕、蝉蜕作用是升,将气分中的清阳升上去。姜黄、大黄作用是降,将血分中的浊阴降出去。

二,【古代升降散】

提要:温疫病相当于急性传染病。清·杨栗山是古今治温疫病的第一高人!

(2)舌:郁热之舌红,舌红是何故呢?因为气机郁结,热邪不能外达而上灼,故舌红。由于郁热的轻重不同,舌红的程度亦有差异。轻者舌微红,或仅舌尖红,或舌尖部有晶莹突起之红点为粟状。重者全舌皆红,甚至舌绛少津。若因湿浊壅塞阻滞气机而导致郁热者,舌苔厚腻而舌质红。湿未化热则苔白,湿初化热则苔白腻微黄,湿已化热则苔黄腻,湿已全部化热化燥则苔黄而干,若湿未化热而津已伤者,则苔白厚而干,舌质深红或绛紫。

4,升降散一般常用剂量是:僵蚕8~10克,蝉蜕4~6克,片姜黄8~10、酒大黄5~6克。用药量轻,意在调理气机,而不是发汗与泻下,可以避免用药量过重致郁之弊。

某男,3岁,在外玩耍出汗受风寒,当夜恶寒发热,头痛,曾服板兰根冲剂,肌注青霉素,第四日仍高热达40度,阵汗,脉沉而躁数,舌质红。1,分析辨证:《医碥》说:“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病人恶寒发热属于“寒热齐作而无间”,主外感表证。脉沉而躁数,舌质红,主内有都热。

整理丨林佳明

5,升降散主治表里三焦大热。表里大热是指:表证见“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的症状,里证见“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烦躁不宁”的症状。三焦大热是指:上焦证见“头面碎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的症状,中焦证见“上吐下泻,呕如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的症状,下焦证见“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的症状。

1,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全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生)12克。

温疫病有三怕,第一怕表气郁闭,热邪散不出去,因此治疗温疫病辛凉解表是关键环节。第二怕里气郁结,秽浊壅塞,因此治疗温疫病攻逐秽浊是第一要义。第三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因此治疗温疫病清热解毒比较重要。升降散可以担此重任,解决三方面问题。

七,【郁热已解标志】判断郁热已经外透的标志有五:

夫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出粪土之中,处极高之上,自感风露而已。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也。

从零开始讲解升降散于下:一,【升降散源流】

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故为导。盖蚕食而不饮,有大便无小便,以清化而升阳。

(3)症:郁热的症状特点:内呈一派热象,外呈一派寒象。内呈一派热象是何故呢?因为郁热内伏,故内呈热象,可见反映内热的症状,例如胸腹灼热,口秽气粗,尿赤便结等,若热扰于心则心烦,狂乱;若热迫于肺则咳嗽,气喘;若热犯少阳则口干,口苦;若热淫于肝则动风;热侵于血则动血,发斑。外呈一派寒象是何故呢?因为气机郁滞,阳被郁不能外达,外失阳之温暖,故外呈寒象,可见反映外寒的症状,例如恶寒恶风,四肢凉等。

2,诊断病人是否是升降散证?要抓主要症状。升降散证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咳嗽,头痛,口苦,咽干,心烦,出汗,大便干燥,小便黄。

八。【治疗温疫关键】

愿做种树人:老师好!您开直播的时候能借助这几个病例讲解一下升降散的具体运用啊?

4,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3,四肢由逆冷转温暖。4,神志由昏昧转清醒。5,身体由无汗转出汗。

2,升降散是攻邪之方剂,主要用于实证、热证。攻邪常用汗法、吐法、下法,而升降散攻邪是用升降法,不用汗法、下法。用僵蚕与蝉蜕,意在透邪气于外,引清阳上达,而不是强发其汗。用姜黄与大黄,意在凉降郁热,而不是强通其便。升则解表,降则解里,虽然名叫升降,但是也有双解之义。

考诸本草而知,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其性属火,兼土与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温病火炎土燥,焚木烁金,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能避一切怫郁之邪气⋯⋯故为君。

考升降散之源流,在1587年的《万病回春》中叫“内府仙方”,在1613年的《东医宝鉴》中叫“僵黄丸”,在1623年的《伤暑全书》中叫“太极丸”,在清代的《二分析义》中叫“赔赈散”,最后在清代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辦》中叫“升降散”。升降散从《万病回春》到《伤寒瘟疫条辨》,各个阶段的主治、制剂、用量、服法都不同,唯有方剂的“君臣佐使”始终未改变,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清代杨栗山在《伤寒温疫条辨》中尊之为治“温病郁热内伏”的十五方之总方!

六,【用升降散秘诀】

九,【用升降散举例】

四,【解析升降散】1,僵蚕与蝉蜕为气分药,升阳中之清阳,其中第一个“阳”字是指气分。也就是说,僵蚕与蝉蜕升气分中之清阳。姜黄与大黄是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其中第一个“阴”字是指血分。也就是说,姜黄与大黄降血分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调和气血,畅通三焦气机,共奏解郁宣透,降火泄热之功。

蜕者,退也,盖欲使人退去其病,亦如蝉之蜕,然无恙也,亦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为臣。

2,诊断结论:外感表证,兼内有郁热。3,治疗方法:辛凉解表,祛内郁热。4,施治方药:僵蚕8克,蝉蜕3克,姜黄4克,大黄2克(升降散),豆豉9克,炒栀子6克(桅子豉汤),连翘15克,薄荷5克(加辛凉解表药)。两剂,每日一剂,分三次服,水煎服。5,治疗效果:服三次即汗出,第二天早晨热退病除。”

其著的《伤寒温疫条辨》中有治疗温疫病十五方,升降散是十五方之总方,每个“十五方”中都有升降散。

解答丨邓国喜

五,【升降散病机】1,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1,升降散应用范围非常广,内外儿妇各科都用之,使用升降散的原则:凡是以热为主,兼挟风、湿、痰、瘀致病者,具有阳、热、实性质,以郁热为病机特点,表现为肝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一类病证,均可以辨证用升降散。

邓国喜解答:“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饮,蜂蜜为导,药味虽少,六法具备,而方乃成。

总之,郁热上述三项特点,以脉沉而躁数最关紧要,其次为舌,若见沉而躁数之脉,舌质又红者,即可诊断为郁热,用升降散。至于症状,千差万别,只作参考,所谓的外寒内热,仅指典型郁热证而言,许多没有外寒表现,不可因无外寒而否定郁热的存在。

2,人体的阳,最佳状态是流通,阳随气行,升降出入,无处不到,若气机滞则阳郁,阳郁则化热,导致人体内产生郁热。气机滞是何故呢?一为邪气阻碍,二为七情所伤,三为饮食所伤。由此可见,六淫、七情、饮食等皆可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导致阳郁而化热,形成郁热。3,升降散证的病机是以郁热内伏,气机升降失常为特点。

三,【现代升降散】升降散原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六味药组成。因酒性辛烈,易动火生风,而蜂蜜味甘,易致痞满,不利湿热分散,故现代临床应用时,多数去掉米酒和蜂蜜,因此现代升降散组成是僵蚕,蝉蜕,片姜黄,酒大黄。

1,脉由沉伏转浮起,由细小转洪大且兼和缓之象。2,舌质由绛紫而干转红活而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