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6(得到现场救助,篮球,跑步和羽毛球位列前三,广东374例运动猝死报告)
近日,有学者分析了广东地区2007~2021年与运动相关的374例猝死事件,发现运动相关猝死发生后,仅有23人(6%)得到了现场救助,仅2例使用了体外除颤设备。
研究发现,77%的人在死亡前几乎没有先兆症状,其余案例记录的先兆症状包括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大声喘息或发出奇怪声音等。
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还是建议至医疗机构进行运动训练,直至风险降级;对于低 -中危心血管疾病人群,可以考虑居家训练。
有研究曾指出,当为体育比赛或运动训练过程配备足够的AED和紧急救护资源时,可极大程度地避免因突然性心脏骤停发生而导致的运动性猝死事件。
研究中,39~59岁年龄段人数占40%。作者认为,该年龄段人群身体功能逐步下降,潜在疾病的风险增加,易出现以冠心病为首等原因导致的猝死,同时受限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后,身体已处于疲惫状态,且运动缺乏规律性,易增加猝死风险。
[1] 马成栋,吴秋萍,赵乾皓,等.广东地区运动相关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J].法医学杂志,2022,38(2):246-253
发生最集中的前三位运动项目为篮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0%)。
共识也指出,应在开展群众性和竞技性耐力性运动的相关运动场所,构建适当的应急响应系统以及合理的急救流程,为运动参与者提供更为安全的环境。
近期,北汪芳教授牵头发布了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从专业角度提出防控运动相关心血管意外的建议。
四类人建议筛查:高龄、有心血管病、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者。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该共识提出了运动高风险状态,即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健康人群的状态。
目前国际上对运动相关猝死,多集中在专业运动员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方面。
来源:
目前认为,运动本身并不是引起死亡的原因,只是不合理的运动环境容易诱发一些导致猝死的心肌病等的发病。比如存在潜在的心脏疾病,在经历高强度的活动时,就可能会增加运动性猝死事件发生的风险。
除了完善应急响应系统,高水平的应急准备也至关重要,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急救、心肺复苏术和 AED 使用方面的培训及认证。
表1显示,国内的研究则显示心肌梗死、冠脉异常及心肌炎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挪威、德国的运动性猝死事件主要以心梗为主,美国、英国则是肥厚型心肌病占比较高,丹麦、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则是冠脉疾病导致的猝死较多。
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启动了针对普通大众的系统急救培训计划,涵盖了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在内的急救链,使得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紧急意外,如运动性猝死人员抢救率大大提升。
共识指出,对于初始运动、新发症状、拟提升运动强度的人,推荐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及进入相应的评估流程。
一般认为,年龄超过35岁的人,80%的运动性猝死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而在年轻人中,遗传性和其他获得性心血管异常通常是主要病因。
对于在医疗机构或者有监测条件场所进行运动训练的人群,会有全方位监护和专业人员把控风险。
这是指由于合并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者,或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者(如极限登山、高山滑雪、铁人三项等)。
运动相关危险分层方法比较简单,主要依据的变量见表1。存在有至少1项核心变量或2项以上非核心变量即为高风险状态。
配备急救资源的必要性
其次为19~39岁年龄段(30%),认为该年龄段人群有更多可以用于自由支配的运动时间,好胜心强,运动激烈,对抗性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和不恰当的运动强度,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35岁以上运动猝死以冠心病为主
对美国2007~2013年期间7个州中学生体育比赛过程中的心脏骤停/猝死事件的分析发现,若能够得到来自AED的即时救助,那么发生心脏骤停情况的学生运动员的存活率可达到64%~89%。
何时该用PCSK9抑制剂和依折麦布?BMJ华西医院牵头发布国际指南
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郝秋奎等联合多国专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非他汀类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及依折麦布的国际临床应用指南。该指南主要针对已接受了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仍>1.8mmol/L(70mg/dl)的成人。基于5年心血管病风险提出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应用建议。指南将人群划分为两类,已应用最大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的患者和他汀不耐受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7:51:520000七成大动脉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肾动脉狭窄,阜外医院研究
高血压是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与不良预后相关。阜外医院张慧敏等研究提示,合并高血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伴有肾动脉狭窄,其次为主动脉狭窄和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占69.3%,其次为胸主动脉狭窄(25.7%)、腹主动脉狭窄(20.5%)和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1.8%),25.7%的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上述病变。中国近八成冠心病他汀研究是画蛇添足?!BMJ研究
2月2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大陆发表的在冠心病患者中评估他汀疗效的随机临床研究中,近80%属于画蛇添足(redundant)。2008年~2019年10余年间,在2045项“画蛇添足”的随机临床研究中,由于对照组患者未服用他汀,多发生约3500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近60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