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67

中医健脾五大方

古医故道古医故道2023-11-26 04:50:360

脾气虚症状有气虚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舌淡,脉弱;再加上脾虚如:腹胀,纳呆,便溏,消瘦,肌肉无力;水,湿,痰,饮;各种出血;头晕目眩,下利清谷,内脏下垂等症状。

第二,脾阳虚对应理中汤,理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方剂中的白术,使脾得温而行,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人参补益五脏六腑之气,加之补脾阴的炙甘草,充盈脾胃经液,首先解决脾虚的问题,然后用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驱散虚寒。

第五,脾虚湿盛,对应运脾除湿汤。中医认为苦是能够运脾祛湿的,苦味能降能燥,对于脾虚湿盛的,既可以调畅气机,又能运脾除湿。运脾除湿汤中有陈皮,可以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白术燥湿利水,砂仁化湿开胃,三者可以温和地把水湿排出,最后再用党参补气健脾,脾胃水湿去除,气机充足,自然动力也就恢复了。

第四,气阴两虚对应养脾助消汤。方剂中含有山药、太子参、炒谷芽、荷叶。山药甘平,益气补中,补脾胃、助消化,太子参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是中气健运,运而不燥,滋阴而不助湿,炒谷芽消谷和中,健脾开胃,荷叶则生发脾气,清脾热。

脾阳虚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加上寒像,如:畏寒肢冷,喜温喜按等。胃阴虚表现为:容易饥饿,但又吃的不多,呃逆,反酸,胃里嘈杂等。气阴两虚是既有脾气虚又有阴虚的症状。脾虚湿盛主要表现为虚胖、食欲差、睡眠差、四肢沉重、乏力、精神萎靡、小便量多、大便黏腻等。那么针对这些症状,中医里有怎样的治疗方法呢?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脾阴虚,清代叶天士从阳明燥土,用甘寒生津制品组合养胃汤调理脾阴虚,方剂中的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再用麦冬、石斛、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热,桑叶疏散风热,白扁豆健脾化湿,甘草补脾振奋脾气,使津液生化有源,促使皮脾之阴复。

第一,脾气虚需对应四君子汤,医圣张仲景四君子汤是脾气虚最常用的方剂,方剂中党参补中益气,提振脾胃之气,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茯苓利湿,白术化饮为津。甘草稳固中焦,这是千古健脾养胃第一汤。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脾虚的现象,例如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大便溏薄,气短乏力,经常犯困等症状。脾虚具体来分,又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气阴两虚,脾虚湿盛等五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